径山茶大全网

新手必备!四款入门茶具让你轻松挑选不浪费

发表时间: 2025-02-06 16:27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世间常说,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

如今文明社会,武侠小说中所描绘的打打杀杀、刀光剑影的场景,已不再适用。

但人心的博弈与层出不穷的套路,却依然能在日常生活中玩出新花样。

东西要往贵了买,因为一分钱一分货。

对某个领域虽然不熟悉,但多碰碰运气总没错。

惯性思维影响、过度依赖他人过往经验的做法,正是不知不觉中让人掉入陷阱的一‎大诱因。

最近和一位茶友⁡聊天,话题不知不觉提到了他第一次买茶具的经历。

在那个线上购物尚未普及的年代,要买茶叶和茶具,还得到线下店铺亲自
挑选。

作为一个对茶道一窍不通的新手,当时走进店铺,他便直接询问店家的推荐。

就这样,盖碗、茶壶、品茗杯、茶道六君子等一系列茶具,最后都被他带回了家。

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才发现,原来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派上用场。

“果然在外不能当愣头青,还是提前做足准备更保险!”茶友不免感叹道。

对茶一知半解的新手们,如何快速精准买对入门茶具?备齐以下四类,更不易出错!

《2》

壶嘴细长的烧水壶,方便控制水量。

提起泡茶装备,大部分人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各种茶具,很少会特意想到烧水壶。

有不少新手认为,只是把水烧沸,家里的烧水壶也能胜任,等手法熟练了再买专用的也不迟。

但只要真正用过几回,相信诸位就会打消这样的念头。

为了能将盖碗内的干茶均匀打湿,通常沿着碗壁打圈式注入沸水,并逐渐向中心靠近。

问题就出于此,普通烧水壶本身有一定重量,壶嘴又宽又短,倒水时如小型瀑布。

而盖碗的碗口不过掌心大小,以环壁的方式注入沸水,有很大的概率会打湿桌面。

泡茶的同时还要处理桌面水渍,无形中耽误了整体的冲泡时间,进而导致茶汤浓度过高。

为了提高效率,最好能提前准备一个专用的电烧水壶,超过一升单手端起略费劲,因此容量不必太大。

另外,用沸水泡茶,才能释放出茶叶真正的香气和滋味层次。

如果烧水壶具备保温功能,还可以减少反复烧开的次数。

到线下茶店逛一圈,便会发现还是长颈的鹤嘴壶最常见。

注水点和水量得到有效控制,更有利于保持快出水的节奏,进一步减轻了泡茶难度。

《3》

主泡器选白瓷盖碗,标准容量易上手。

茶壶、手抓壶、飘逸杯……在茶圈里,这些茶具都流行过一段时间,紧随潮流的茶友们,或多或少都往家里添置过几样。

刚买到手时倍感新奇,但用过一段时间就会发现,这些茶具各有不足。

最明显的一点,正是它们难以完全做到茶水分离。

茶味物质不断析出,使无法倒出的茶汤像被高度浓缩过,其中茶多酚咖啡碱的含量严重超标。

随后的倒出的每一冲茶汤,都在不断重复这一过程,苦涩感始终挥之不去,难以体现出纯正本味。

所有的茶具里,瓷质盖碗用起来最方便,冲泡六大茶类皆适宜,无需专器专用。

细腻的材质不吸香吸味,通过控制盖碗的开口大小,就能迅速利落地完成出汤。

不少人对盖碗怀着畏惧的心理,是因为受外界看法影响,或曾经尝试时被烫过手。

其实,找对碗沿向外延展、材质薄厚适中的盖碗,泡茶时完全不用担心这一点。

合盖后调整好出汤口,以大拇指与中指握紧碗沿两侧,食指搭在盖钮上起固定作用,手法足⁢够熟练,更能安心泡茶。

110毫升的标准容量适合大多数人抓握,在场三五人一同喝茶也能轻松应对。

当然,在真正待客之前还需自己多加练习,几十块钱一只的白瓷盖碗正适合新手练习使用。

待技术熟练后,再根据自己的喜好换新也不迟。

《4》

公道杯买多大?要不要带把手?

以标准盖碗泡茶,400-500毫升的公道杯就已完全足够。

如果平时有煮茶的习惯,挑选再大一些的容量,更能完全承载。

至于是否带把手,其实主要取决于个人习惯和需求。

通常来看,一次出汤只会占据公道杯三分之一的容量。

即便是喝茶人数较多,将两冲并作一冲,也不会达到全满的程度。

无把手的公道杯,视觉上更为简约顺畅,分汤时只要握紧公道杯上方,便完全不烫手。

换成大容量的公道杯,茶量增加后略显沉重,此时配备把手能减轻手腕的负担,倒茶更稳当一些。

也有潮汕地区的茶友提到,在他们那里喝功夫茶,很少用到公道杯。

盖碗出汤时,将三个茶杯按照品字形紧凑摆放,如点兵式逐一分茶。

这一做法虽然大气豪迈,但难免会有汤水洒出。

如今干泡台更为广泛使用,这样的泡茶方式显然与其相违,还是用公道杯中转分配更实际一些。

另外,透明材质最方便观察汤色,用耐高温的玻璃公道杯,还能为判断茶汤品质提供依据。

《5》

品茗杯与盖碗风格一致,成套购入更美观。

为了整体的视觉效果,茶桌上与瓷质瓷质盖碗搭配的,几乎都是风格相近的瓷质品茗杯。

品茗杯有主客之分,主人杯更强调个人专属,不少老茶客在外喝茶时还会随身携带。

挑选主人杯的原则很简单,既然是私用茶具,只要做工细致、符合个人喜好就可以考虑入手。

值得注意的是,没必要挑选那些容量几乎与盖碗接近的主人杯。

虽然喝着畅快,但大量茶汤聚集散热慢,喝得太大口也很难感受其中的细腻层次。

待客用的品茗杯,同样走的是“小而精”的路线,数量根据平时的品茶需求而定,最好是成套购入。

否则待客时拿出的品茗杯,器型、容量、工艺各不相同,如何分配都显得不公平。

刚开始学泡茶的新手茶友们,千万别奔着外观或档口的响亮名号而贸然下单。

网上所谓的孤品捡漏、厂家直销,有很大一部分是质检不合格被淘汰下来的次品。

拿到手后发现外表明显不符,还只是小事;如果用的泥料质量不佳,其中掺有杂质,用于喝茶更难以让人放心。

一开始只需准备些基础款的品茗杯,不仅降低了踩坑的概率,也省去了搭配的烦恼。

《6》

喝茶是一门兴趣,也是一种享受,绝不应该变成额外的负担。

新手选茶具无需一步到位,先从最基本的开始准备,再根据需求慢慢添置。

随着品茶经验的提升,对茶具的挑选也更得心应手,更能展现出自己的品味修养。

每一件都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才称得上是物有所值!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