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4-22 11:23
信阳毛尖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类,产自河南省信阳市,尤以浉河区、平桥区、罗山县等地为核心产区。其历史悠久,品质独特,以“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著称,被誉为“绿茶之王”。那么这次,我将详细为你介绍这款深受很多人喜爱的绿茶。
信阳毛尖的历史起源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1987年在信阳固始县战国古墓中发现的茶叶残片,证实2300多年前当地已有茶叶使用 。
唐朝时,信阳属“淮南茶区”,陆羽《茶经》记载“淮南茶以光州(今潢川、光山)上”,并被列为贡茶 。
宋代苏东坡赞誉“淮南茶,信阳第一”,产量占全国1/5 。
清代形成核心产区“五云两潭一寨”,光绪末年(1905-1909年)八大茶社(如车云山宏济茶社)引入六安瓜片和西湖龙井工艺,改进炒制技术 ,信阳毛尖加工技术得到快速发展。
1913年正式定名“信阳毛尖”,1915年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 。
新中国成立后工艺推广,1994年统一定标,2014年其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遗 。
信阳毛尖的起源融合了自然条件(北纬31°过渡带气候)与人文技艺,从贡茶到名茶,延续了“形美、香高、味浓”的千年传统 。
信阳毛尖采用传统手工与机械结合的方式,关键步骤包括:
采摘:清明至谷雨前采摘,特级茶为一芽一叶初展,一级茶为一芽二叶。
摊晾:鲜叶摊放4-6小时,散失部分水分。
杀青:高温快速破坏酶活性,保留绿色和鲜爽感。
揉捻:轻揉成条,促使茶汁渗出。
理条:手工或机械理直条索,形成“光、直”外形。
烘焙:分初烘、复烘,低温慢烘至含水量6%以下,提升香气。
信阳毛尖的外形条索细紧圆直,色泽翠绿带毫,白毫显露。香气清香高长,带有熟板栗香或兰花香,优质茶冷后仍有持久香气。滋味入口鲜爽醇厚,回甘明显,涩感低。汤色嫩绿明亮,清澈透亮,叶底嫩匀。与其他绿茶相比,信阳毛尖更显“浓而不苦,香而不烈”,这可能也是大多数喜爱喝它的原因。
水温:80-85℃(避免高温烫伤嫩芽)。
茶具:玻璃杯或盖碗,便于观赏茶叶舒展。
投茶量:3-5克,茶水比1:50。
步骤:温杯→投茶→注水至1/3→摇香→再注水至七分满,静置1-2分钟。
注意:无需洗茶,头泡茶毫富含氨基酸,可直接饮用。
密封、避光、防潮,冷藏保存(0-5℃),开封后尽快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