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3-27 15:35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之前专门分享过一篇,喝茶人的至暗时刻。
其中,有位外地茶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
有一回,茶友刚买了一罐荒野银针,快递寄到公司。
收到后,当场拆开,一探究竟。
正值午休时间,那位茶友索性起身,打算烧水试喝一泡。
沸水冲入后,馥郁鲜灵的茶香,盈然而上。
这一幕吸引了不少“寻香而来”的同事。
见状,茶友便将自己刚到手的荒野银针,大方亮出来分享。
三、两同事走上前,伸手抓了干茶,放进自己的杯子里泡开。
有位同事的泡法,让茶友比较心疼。
因为对方直接抓了两把干茶,目测已有5-6克,比他平时用盖碗泡茶的投茶量都要多。
然后随手就放进了一个黑色老款的保温杯内……
这,这,这太让人心痛了。
倒不是舍不得分享,而是照这样胡乱保温闷泡,最毁白毫银针的鲜味。
手边哪怕没有盖碗,没有专业泡茶工具。
但凡是用个玻璃杯、陶瓷杯去泡,也远比保温杯泡白毫银针来得好!
泡白茶,尤其是泡天之骄子般的白毫银针,冲泡方式不能胡乱来。
除了保温杯闷泡外,这4种错误泡法该早些认清。
不然,会白白毁掉你的白毫银针!
《2》
一、温水泡银针。
白毫银针,是芽茶。
只取特定茶树品种单芽为原料,标准长相是一旗一枪,芽头旁还紧贴着小叶壳。
芽身肥壮,白毫密集。
刚开始喝白毫银针时,看到它如此鲜嫩的外形,很多人会在泡茶水温上斟酌与纠结。
“这么嫩的茶,能用沸水泡吗?”
“沸水直接泡白毫银针,会不会造成烫伤?”
“泡白毫银针,是不是跟泡明前绿茶差不多,一壶水烧开后要晾一下再去泡茶?”
且慢,千万别想岔了。
一言概之,好茶不怕沸水,不存在烫坏的可能性。
白毫银针的茶芽,内部构造特殊,是竹笋状。
整颗茶芽从外到内,共计5-7层,每一层都密布着防水的白毫。
整个构造,堪称固若金汤,完全不怕烫。
冲泡时,用沸水泡银针,才能及时浸透芽头内部,浸出充沛滋味。
于茶香而言,沸水冲泡,香气更显。
高沸点的香气物质,离不开高温沸水。
降低水温后,7、80℃的温水冲泡,没法泡出高扬馥郁茶 香,花香、毫香、竹林香等系列香型,一概不显。
于茶味而言,高温泡茶,内在茶味浸出更丰沛。
温水、凉水泡银针,泡出来的只是“温吞水”,没有柔滑浆感。
这对于以淳和、鲜醇、鲜美风味著称的高山银针来说,实在是太过浪费。
空攒一身茶味精华,却得不到完美发挥。
《3》
二、滤掉茶毫再喝汤。
茶桌上有一部分茶客,拥有这样的泡茶习惯——凡冲泡必过滤。
哪怕冲泡出来的茶汤,有一丝一毫小碎叶,都没法忍受。
泡白毫银针时,也如此。
还记得2018年左右,当时在上海和几位姐姐喝茶。
期间,泡的是某款高山银针。
坐在主泡位置的本地朋友,她刚接触白茶,第一冲茶汤泡出来后,看着杯中汤水的“毛毛”,愣了半瞬。
“哎呀,这些是什么?这款茶怎么这么多茶毛?”
“大家等一下,我这有茶滤。”
说完,正准备将之前那道茶汤,过滤一遍。
见状赶紧拦下了她,这没必要,这是白毫银针的特色所在。
喝白毫银针,汤水中的白毫数量越多越好。
茶毫多,代表采茶足够细嫩。
茶毫内部承载着不少游离状茶氨酸,而这些茶氨酸能溶于水,能够加持茶汤的清甜、鲜爽滋味。
同时,纤细白毫内部存在特殊腺细胞,能分泌出特殊的风味——毫香。
茶毫越多,毫香越突出。
泡茶时,如果用上网眼细密的茶滤,将白毫银针汤水中的茶毫大量滤走,会造成风味损失。
过滤后,茶汤当中的鲜爽滋味下降,毫香极大削弱。
再端起茶杯喝茶,很难再尝出一款好银针的原汁原味!
《4》
三、头泡茶当成“洗茶水”。
喝白毫银针,有一种非常浪费的泡法,名曰洗茶。
接触过这样的茶友,他们很执着于洗茶。
认为不管是什么茶,喝之前都要洗一遍。
“头泡茶就是洗茶水,没法直接喝下口。”
这种洗茶执念,其实没必要。
白毫银针作为高端白茶代表,没有非洗茶不可的道理。
茶树在早春时节,萌发新芽。
待茶芽发育成熟,芽身肥壮紧实之际,及时将其采下。
新鲜采下来的茶芽,及时运送下来,送回厂里加工。
及时摊晾,薄摊薄晾。
在日光萎凋期间,除了要求适宜的日光,舒适的微风外,还存在“离地摊晾”的要求。
像老S的做法,是定制一批70公分高度的铁架子。
再将水筛放在上面,抬高70公分之后再进行萎凋,能确保上下都能透气,走水更顺畅,更能确保最终成品的极致鲜爽。
同时,这样的离地加工,还得确保卫生,不会沾上地面扬尘等干扰。
到了最终泡茶时,茶味丰沛的高山银针,堪称是“遇水即发”。
干燥的茶芽邂逅沸水的瞬间,快速浸出滋味,汇成一杯毫香盈然、花香清雅,竹林香清鲜,且汤水极度淳和柔滑的美妙香汤。
很多老茶客喝了多年白毫银针后,他们的看法是,白毫银针的头泡茶汤滋味,清鲜度最佳。
一入口,便是浓浓的鲜爽淳和。
如此鲜美的头道茶汤,若是当成“洗茶水”,无疑是白白与好茶的茶味精华,失之交臂!
《5》
四、盲目闷泡。
泡白毫银针,闷泡是种浪费。
像开篇提到的保温杯闷茶法,不必多说。
大量投茶+持续高温闷泡,等到过了半小时、一小时再拧开瓶盖喝茶,茶汤早就闷浓了!
受到持续久闷影响,高山银针的鲜爽、轻盈、淳和、香润风味,统统付之一炬,难以尝出美妙茶味层次。
平时在喝茶时,但凡手边有其它泡茶条件,也不要选保温杯直接泡。
出差、出门、出游期间,户外泡茶喝,保温杯固然方便。
但也要牢记一点,投茶量宜少不宜多,避免将茶味泡浓,浪费好茶。
将视线转过来,换成盖碗冲泡白毫银针,也不能盲目闷泡。
尤其是刚开始泡茶时,前3冲直接闷着喝。
这会导致,大量茶味浓缩在前三冲茶水内。
原本可供冲泡10冲左右的茶味物质,全部挤在一起。
类似一个人,一天吃完一个礼拜的食物,这画面光是想想就不合适。
将白毫银针闷着喝,除了将茶味泡浓外,让茶味变得不好喝外。
还存在一个明显缺点——影响耐泡次数。
当你一开始就闷泡,闷不了几道茶汤,滋味就彻底泡淡。
远远达不到正常冲泡时,泡出十来冲精彩茶汤的效果。
正确泡茶做法是,先快出水。
前5冲、6冲,默认快速倒出茶汤。
随后几冲,再根据具体茶味表现,适当调整出汤时间。
合理调节每一冲茶汤的出汤时机,才能高效利用每一分滋味!
《6》
先前有茶友问,白毫银针能煮茶吗?
闻言,沉思半晌。
可以煮,但要有选择的煮。
煮白茶,不论白毫银针,还是寿眉牡丹,要选有年份的茶。
新茶,不适合煮。
直接煮新银针,等于浪费。
因为高温持续加热煮茶,不仅不利于呈现白毫银针新茶的极致清鲜,还会让煮出来的茶味发苦,不好喝,没有可取之处。
另一边,对待存了3年、5年,以及更长时间的老银针,也是盖碗冲泡为好。
不要贸然动用煮茶法。
盖碗逐次冲泡,更能完整呈现每一冲的独立滋味。
实在好奇煮茶,可以避开“直接煮”。
拿到2018高山银针、2017荒野银针、2020白毫银针后,不妨先用盖碗泡上6冲、7冲。
随后,再将剩下的叶底,拨入煮茶壶内煮开。
先泡后煮,才是最佳利用方式!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