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3-09-13 18:25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之前喝过朋友给我们寄来的“怪味牛肉”。
别想错,不是武夷山本地面馆常见的招牌菜——怪味牛肉面。
而是一泡茶味奇奇怪怪的牛栏坑肉桂。
说它难喝吧,其实不至于。
因为在揭开盖的瞬间,花香直扑而来,香气非常勾人。
只可惜,就是茶味偏薄。
最终我们的试茶结果是,这泡“牛肉”明显不是真的。
不仅山场不真,不像正岩,远远达不到正岩核心三坑两涧好茶的应有水准。
连里面品种,都让人怀疑这不是肉桂,而是掺了3分金牡丹,7分瑞香的产物。
不然,不会出现这么张扬奔放的“勾人”异香。
这股轰轰烈烈的花香,放在一泡普通瑞香身上,也算恰如其分。
但出现在岩茶肉桂身上,这件事的性质就变了,属于是一种怪味。
就好比吃榴莲时闻出“榴莲味”不会让人出戏,但吃白米饭时吃出“榴莲味”能让人倒足胃口!
从A茶身上喝出B茶的味道,论性质,算胡乱混搭假冒。
这种摆错位置的“异香”实质并不难闻。
和下面列举的4种怪味/杂味/异味相比,已经算是小儿科。
《2》
一、返青味。
返青变质的岩茶,肯定会有返青味。
只不过,这股气味的浓重程度有别。
轻微返青的茶,估计只是汤感变薄,茶香转淡,还没有整体下滑到出现杂味的糟糕地步。
但随着返青问题加重,返青味也会随之加深。
之前喝过朋友送来的,一盒2017年的马头岩肉桂,山场真实与否已经无处验证,因为整泡茶的味道全变了。
刚一揭开盖子,愣是一股烂掉的菜叶子味。
如果没猜错,冲着这么高大上的层层包装,像俄罗斯套娃那样,泡袋里面再套了一层绵纸泡袋充当内衬。
这么严实的包装方法,里面的茶叶不至于受潮糟蹋成这副模样。
唯一的可能,应该是最初做茶时没做好。
做青走水不透,叶脉深处还藏有水汽,所以才导致整盒密封包装特别好的岩茶肉桂,后期也出现严重返青。
臭臭的青味,伴随着强烈异味刺激,非常不好闻。
《3》
二、红茶味。
武夷岩茶的初制做青,要把握尺度。
因为,岩茶是半发酵茶。
做青发酵期间,不能太生,也不能太熟。
发酵不足,茶汤会带有生涩感,缺乏果香,香气不柔,哪怕后期强行将火功焙高,也会带有“夹生感”。
做青过熟,容易让做出来的成品,出现一股“红茶酵味”。
这股发酵过头的酵味,有些抽象难形容。
闻着是偏低沉的,类似发面团膨胀过头,撕开一角后,甚至伴有微酸。
这股发酵过头的“红茶酵味”对岩茶来说,属于严重工艺瑕疵。
后期即便焙火,也救不回来。
因为,发酵过头的岩茶,哪怕只是轻焙火,也是一股发红发暗的汤色,看着就不正常。
闻起来,茶香容易带杂味,花香、果香、焦糖香等系列茶香的清晰度都不高。
喝起来,更是不伦不类。
没有岩茶的筋骨,也没有红茶的鲜醇甜柔。
如果不知道内情,很多新手喝到这种汤色红,不苦涩,刺激度低的“岩茶”,反而会觉得这茶还不错。
实际上,汤感不醇,空留一股不正常的微酸微甜交织的“红茶酵味”,委实不算好茶。
《4》
三、焦糊味。
前个星期接触过一位新茶友,他分不清岩茶的焙火香和品种香。
起因是这样的。
一开始,他在私信里反映,为什么肉桂喝着就像烤焦了一样,还有这么多人前赴后继,非肉桂不喝?
这一听就不对劲。
不对啊,好端端的岩茶肉桂,怎么会出现这股怪味?
这背后,怕不是茶叶自身的问题。
因为,只有焙火不当,焙茶过头,内在茶味物质严重焙焦之后的岩茶,才会因为活性尽失,出现这股焦糊味。
岩茶圈子里,有一部分新手被深深误导。
认为这股焙到焦的味道,就是岩茶圈内惯有的“肉桂味”,是品种特征。
背后的原因也很悲哀,因为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接触到的岩茶肉桂就是如此。
一直以来喝到的肉桂都是焦糊味。
所以,焦糊味就是肉桂的品种特征。
假茅台喝多之后,遇到真的也会当成假。
被这种美其名曰“传统工艺”、“传统焙茶”焦味肉桂深深欺骗的新手,长期被这股高火病火茶虐过后,已经难分真假。
以至于,遇到正常火功的中火、轻火茶,反而觉得焙火不足,滋味不足,刺激性不够。
至此,只能深深叹息。
纠偏这种想法不难,只要你认清一个理——焙焦、焙糊的岩茶不论如何也别去 喝。
《5》
四、臭酸味。
岩茶酸味身上的故事有很多。
之前还见过一个长长的表格,有人特意做了汇总分类。
扫一眼过去,足足有大几十种不同的说法。
称岩茶酸味,有好坏之别。
好的有,果酸、微酸、酸香、梅子酸、果脯酸、发酵酸、陈年酸、新茶酸、武夷酸、苹果酸……
坏的有,酸涩、酸麻、酸馊、酸臭、沤酸、变质酸、歪酸……
总之,各种各样的名义看下来,已经让人忘了“酸”字该怎么写。
其实,出现在岩茶身上的酸味,远远没这么复杂。
哪怕处在特殊期的岩茶,酸味也不会成为茶味主旋律。
比如,新茶刚做出来那会儿,如果受到吐酸影响,揭盖闻着以及茶汤入口带有让人敏感的酸味。
但从中,依旧不失一泡好茶的应有品质。
优质正岩茶的茶香清幽,香型多元,茶香馥郁,茶味饱满,汤醇水厚等特色,依旧稳稳占据上风。
当你发现一泡岩茶,“西风压倒东风”,酸味已经覆盖过一切。
从中尝不到任何好滋味。
那么,就别对它抱有过高期待了。
这么典型的酸味茶,要么是制茶发酵不当,要么是严重返青出酸。
不然,肯定不会呈现出这么可怕的状态。
《6》
好喝的岩茶,都是相似的。
香,清,甘,活。
这是清代梁章钜前辈给出的评价。
一泡岩茶的最高境界,在于“活”字。
麻花的个人理解,“活”含有活泛、灵活的意思。
顶级岩茶喝完后,能让人形成许多美妙遐想,回味层次丰富。
越细品,越细想,越往前回顾,越耐人寻味。
这种韵味层次,已经不如具体的香气好、茶味好、汤色清透、品质特征清晰、回甘生津能比拟了。
但糟糕劣质的烂茶,情况不同,总会在各个方面出bug。
单论气味,苦咖啡味、青味、酸味、闷味、水味、沤味、堆味、串味等,难以尽数。
当你闻到这么扫兴的怪味时,先听一句劝,少喝为妙。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