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07 15:36
根据古代人们对待自然、尊重自然的态度,这一天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到来。
而且还有关冬天丰收的祭祀活动,这就是从古代保留至今很多地方立冬仍然会有吃食准备工作,因为这个时候人们不仅要准备自己吃的食物,还要提前储备一些越过冬的食物。
一冬一春一四季。
立冬这一天男男女女老老少少聚在一起过节,人们总会通过吃食来享受当下生活,同时也有不同的想法,比如北方人吃饺子寓意保暖。
南方人则吃一些补身子的滋补食品,像小米粥、排骨粥都有不错的寓意,这都是因为南方在立冬这一天,气温会更低一些,更加寒冷一些。
在北方尤其是黑龙江一带,因为天气寒冷,甚至会呼出白气来,家家户户还会贴窗花灌香肠等传统习俗。
有事有话,就要说出来,窗户是用来采光通风的,而不是封闭房间的东西,封窗户寓意没有贵人相助,有事要藏着心里的一种意思。
中国人哪有这么阴暗,我们的祖宗不光会挖坟,还会养坟,贴窗花其实是用好看的纸把窗户的洞封起来,让室内更加漂亮些。
灌香肠就更好理解了,立冬之后天气寒冷,很适合腌制食物,香肠好吃又耐放吃起来安心。
但是今年尤为特殊,今年整个冬季真的好冷吗?
我还等着看雪花呢。
根据常识知道在今年立冬之后,再也不会下雪,你猜怎么着,在那之后出现了当然能下雪,但是雪并没有那么多,也就是说今年的雪比其他年要多一些?
那么这个根本不成立。
但是网友表示可以成立。
众所周知,今年非比往年,如此炎热。
今年可是个“无春年”这是啥意思?
原来,从4月到11月一直没下雪。
这真的不是 专家的说辞,而是一群人的总结,今年是不是特别热?
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过干旱的问题,那么如此炎热之后是否会迎立一个冷冬?
气象专家表示不能这么认为热夏对应冷冬,更何况在经历了如此炎热之后,冬天哪来的冷空气呢?
但是网络上仍然认为是这样的。
也许,这样认为还有根据,通过立秋和立冬来推断,我们知道立秋随后就是寒露,然后便是霜降,剁椒秋风起。
这句话不是说普通话,而是东北话,要是不这么说还是不容易想到东北去的。
东北的秋天很美,但还是得过冬,立秋这一天没有雨,其实和霜降有关系,这个推断就已经说明了一些问题。
要说雪花和降雪,这个还有两个重要因素,一个是温度,一个是湿度,那么这个别由你说了,今年立了一个无春年,那是不是意味着今年冬天也会非常寒冷呢?
从历法以及时间看,无春年很特别,因为公历12月份和农历十月份重叠在一起了,那么根据农历每个月对应的节气来看,这两者代表着什么呢?
公历11月份代表着咸月,而农历十月份代表着焦月,每年都会有咸月和焦月同时存在的时候,但是双子系统一年当中只有60次,也就是60年一遇了。
原因很简单,公历11月份位居第11位,从位置上看两者有相互挨着的可能性,这个可能性和可靠性更高的是在11月份,我们国家位居东半球,同距赤道两条纬线附近的地方受太阳光照射最强烈,形成干燥性环境,即当今非洲的沙漠地带,这些地带干燥少雨比较容易完善出来无春年。
1963年的无春年天气奇差,1963年出生的人结婚的日子多为1968年,此时已经到立夏。
1962年那年非常热,因此1968年的天气也不差,大部分人都选择了参加结婚典礼,近期因为60年前举办的婚礼产生的一种特殊现象值得注意。
结婚自然生子,这些新生儿大约会成为1969年的婴儿,同时1969也是个无春年,那么这也是人生中的一道坎。
这里还得求证,作为传统农业国家不能不接触科研成果,1969年的中国科技自然滞后。
那么古人的结论还有多少正确性呢?
从立冬时节看,降霜与降雪有相互影响关系,降霜地区潮湿,并且我们能看到刮风,说明天气干爽寒冷。
如果没有风刮,说明天气温度高一些,那么降霜与降雪之间没有绝对关系,需要天气形成扬霜状态。
而扬霜状态又分为四种类型,其中第二种一般比较常见,而第一种应该算作稳态,一般不容易出现变化。
也就是空气中含有较高比例的水分,同时又处于高压状态,可能会造成大面积持续降霜或者降雪状态。
以此推断在一个好的冬季,如果一直处于第一种状态,就可能出现更多降雪。
因此我们可以从气候特点判断出是否面临更冷的冬天。
从这个观点看无春年可能出现较硬冻,而这种结论主要来自以往经验总结。
既然进行了60年的推断,想必经验来源于此,有它的依据就能更好解读出相关答案。
农民定期面对自然,每次都更加依赖于自然,为此每一次季节变化都越来越当成日常事情来看待。
如春天播种之后,当地拥有丰富草木资源的情况下,可以用这些植物作为肥料,但是越到秋天这些资源越难整合起来作为肥料使用,因此合理利用时做出季节判断,比方说秋霜前一次施肥等方案是合理有效可行的。
除了合理利用植物作为肥料之外,还可以合理利用动物为自己助力作物成长,在秋天动物需要出来吃东西,在冬天动物需要过冬,所以在冬天不晚家畜发放干草等工作,也是农业经验总结所得出来具有合理性的方案。
这样,在经过一整年的活动后,我们会得出四个重要分析考量点——习俗、气候、效益、收成,下面分别来看:
习俗分析就是帮老年人,敬老传统有其重要性;
气候分析局部地方不同,得出的结论与之应该不同;
效益分析,人们意见不同,而效益是科学无法分析完美标准的;收成分析,可融合众多思想,由此判断重要性!
众多分析相互交织出一副灰红图画!
结论——冬天警报拉响,人们生活食物均需提前准备!
故而我们需要早早准备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