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1-07 13:22
老道称八岁小童活不过今晚,小童:你正午就要躺棺材
在南方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里,有一座古老的道观,道观里住着一位年岁极高的老道,传说他能知前生后事,断人吉凶祸福。
村里人都对他敬畏三分,遇到啥难解之事,都爱去道观里求上一卦。
这天,村里王二家的小崽子,王小明,刚满八岁,生得聪明伶俐,惹人喜爱。
村里人都说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王二夫妻俩也是疼得跟眼珠子似的。
然而,这天一大早,王小明却突然发起了高烧,整个人烧得迷迷糊糊,嘴里还不停地说着胡话。
王二夫妻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赶紧把小明抱到了道观,求老道给看看。
老道一见王小明,眉头就紧紧皱了起来。
他先是仔细端详了王小明一番,然后闭上眼睛,手指掐算着,嘴里念念有词。
过了好一会儿,老道才缓缓睁开眼睛,叹了口气,摇了摇头。
“王二啊,你家这孩子,活不过今晚了。”老道的声音低沉而沉重,仿佛每个字都承载着千斤的重量。
王二一听这话,腿一软,差点瘫坐在地上。
他媳妇更是哭得撕心裂肺,紧紧抱住王小明,仿佛要把他从死神手里抢回来。
“老道啊,你行行好,救救我家小明吧!
他这么小,咋能就这么没了呢?”王二声音哽咽,几乎是在哀求。
老道叹了口气,摇了摇头:“这孩子的命数已定,我也无能为力啊。
你们还是早做准备吧。”
王二夫妻俩抱头痛哭,却也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
他们抱着王小明,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道观。
然而,他们没注意到的是,王小明在离开道观的时候,突然睁开了眼睛,眼神里闪过一丝异样的光芒。
回到家中,王小明依然高烧不退,但奇怪的是,他不再说胡话了,而是变得异常安静。
他躺在床上,眼睛直直地盯着天花板,仿佛在思考着什么。
王二夫妻俩守在床边,心如刀割。
他们看着王小明那张稚嫩却毫无血色的脸,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然而,就在这时,王小明突然开口说话了。
“爹,娘,你们别哭了。
我没事。”王小明的声音虽然微弱,但每一个字都清清楚楚。
王二夫妻俩愣住了,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孩子不是已经烧糊涂了吗?
怎么突然又变得这么清醒?
“小明啊,你是不是烧糊涂了?
你别吓爹娘啊!”王二媳妇颤抖着声音问道。
王小明摇了摇头,眼神里透出一种不属于他这个年纪的坚定:“我没烧糊涂。
我知道自己快不行了,但我有个秘密要告诉你们。”
王二夫妻俩对视了一眼,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安。
这孩子到底要说什么?
难道他真的知道自己的命数?
“其实,我不是普通人。”王小明缓缓开口,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某种神秘的力量,“我是天上的一位小仙童,因为犯了错,被贬下凡间来历练。
现在,我的历练已经结束了,该回天庭了。”
王二夫妻俩听得目瞪口呆,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孩子怎么会说出这种话来?
难道他真的是神仙下凡?
“爹,娘,你们别害怕。
我虽然要走了,但我会一直保护你们的。”王小明继续说道,“还有,那个老道说的话,你们别全信。
他正午时分,就要躺棺材了。”
王二夫妻俩闻言大惊失色,他们不知道王小明为什么会这么说,但这话从他们宝贝儿子的嘴里说出来,却让他们不得不信。
时间一点一点地过去,转眼间就到了正午时分。
王二夫妻俩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悄悄来到了道观外。
他们躲在一棵大树后面,偷偷观察着道观里的动静。
只见老道正端坐在蒲团上,闭目养神。
然而,没过多久,他突然睁开眼睛,脸色变得异常苍白。
紧接着,他捂住胸口,痛苦地呻吟起来。
不一会儿,他就倒在地上,没了气息。
王二夫妻俩看得目瞪口呆,他们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老道不是能知前生后事吗?
怎么连自己的死期都没算出来?
就在这时,道观里乱成了一锅粥。
道观的徒弟们纷纷跑出来,惊慌失措地喊着:“师傅!
师傅!
你怎么了?”然而,无论他们怎么呼唤,老道都没有任何反应。
王二夫妻俩相视一眼,心中充满了震撼。
他们知道,王小明说的话,真的应验了。
这个看似普通的孩子,竟然真的有着不为人知的神秘力量。
他们匆匆回到家中,发现王小明的情况已经越来越糟了。
他的呼吸变得微弱而急促,仿佛随时都会停止。
然而,他的眼神却依然坚定而明亮,仿佛在告诉王二夫妻俩:别害怕,我一直在。
王二夫妻俩紧紧握住王小明的手,泪水止不住地往下流。
他们知道,这个孩子即将离开他们了,但他们也明白,这个孩子不是普通人,他有着自己的使命和归宿。
“小明啊,你放心地走吧。
爹娘会好好照顾自己的。”王二哽咽着说道。
王小明微微一笑,眼神里闪过一丝不舍和眷恋。
然后,他缓缓闭上了眼睛,仿佛陷入了沉睡之中。
然而,王二夫妻俩知道,这个孩子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们。
王小明的离世让整个村子都陷入了悲痛之中。
然而,让人们感到惊奇的是,自从小明离世后,村子里再也没有发生过什么奇怪的事情。
仿佛他的存在,就是为了守护这个村子一样。
而那位老道的事情,也在村子里传开了。
人们纷纷议论着,这个看似神通广大的老道,竟然连自己的死期都没算出来,还不如一个八岁的孩子。
从此,再也没有人敢轻易去道观里求卦了。
然而,对于王二夫妻俩来说,他们失去了最心爱的孩子,却也得到了一个永远也忘不了的记忆。
他们知道,王小明虽然离开了他们,但他会一直活在他们的心中,守护着他们。
时间如流水般匆匆流逝,转眼间几年过去了。
王二夫妻俩也渐渐从失去小明的痛苦中走了出来。
他们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努力经营着自己的小家。
然而,他们始终忘不了那个神秘而聪明的孩子——王小明。
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们总会想起他那双明亮而坚定的眼睛,仿佛在说:“爹,娘,你们别害怕。
我一直在。”
而在这个小山村的一角,那座古老的道观依然静静地矗立着。
只是,再也没有人敢轻易踏入其中了。
因为人们知道,那里曾经住着一位能知前生后事的老道,却也因为自己的疏忽而葬送了性命。
而这一切的起点和终点,都因为一个八岁的小童——王小明。
王小明离世后,王二夫妻俩的日子还得照常过。
虽然心里头那个大疙瘩一直没解开,但日子一长,也学会了咋跟它相处。
村里人也渐渐从这事里抽出身来,毕竟生活还得继续,地里的活儿、家里的琐事,一桩桩一件件,哪容得人整天沉溺在过去。
可奇怪的是,自打老道去世,道观就荒废了,杂草丛生,香火断绝。
村里人虽说不再去求卦,但偶尔路过,心里头也犯嘀咕,那老道真就白死了?
王小明那话,到底是啥意思?
转眼间,几年过去了,王小明的事在村里成了老一辈人茶余饭后的谈资,新一代的孩子则听着这些故事长大。
村里来了个新道士,姓李,是个年轻人,穿着道袍,背着个包袱,说是来重修道观的。
村里人一看,心说这年轻人不简单,或许是有啥来头。
李道士来了后,也不急着修缮,整天在村里转悠,跟这儿聊聊,跟那儿问问,像是在打听啥事。
村里人好奇,但也没人主动去问。
直到有一天,李道士找到了王二家。
“大哥,大嫂,我是新来的道士,想跟你们打听点事儿。”李道士一进门就挺客气。
王二夫妻俩一看是道士,心里头咯噔一下,想起了当年那档子事儿,脸上勉强挤出点笑容:“道士兄弟,有啥事儿你问吧。”
“我听说咱村以前有个老道,能掐会算,还有个孩子,叫王小明,说是活不过当晚,可有这事儿?”李道士问得直接。
王二夫妻俩对视一眼,心里头五味杂陈,这事儿他们哪敢忘:“是有这事儿,可那都是过去好多年的事儿了。”
李道士点点头:“我师父跟那老道有点交情,他去世前让我来找找线索,说那老道死得蹊跷,让我查清楚。”
王二夫妻俩一听这话,心里头那个疙瘩又起来了,他们把王小明离世前说的话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李道士。
李道士听完,眉头紧锁,若有所思。
“大哥,大嫂,你们别害怕,这事儿我管定了。”李道士拍拍胸脯,信誓旦旦地说。
接下来的日子里,李道士开始四处奔走,查访当年的事儿。
他去了老道的墓地,查看了道观的旧物,甚至还请了几个村里老人吃饭,套出了不少当年的细节。
终于,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李道士找到了王二家,说他查清楚了。
“大哥,大嫂,那老道死得确实蹊跷,但跟王小明没关系。”李道士开口第一句话就让王二夫妻俩愣住了。
“那是咋回事儿?”王二急忙问。
“那老道当年算出王小明有难,但他没算出自己也有一劫。
他本想帮王小明逆天改命,却没想到触犯了天机,遭到了反噬。”李道士缓缓说道,“而王小明,他本是天上的仙童,下凡历练,命中注定有此一劫。
他离世前说的话,其实是想告诉你们,别被命运束缚,要勇敢地活下去。”
王二夫妻俩听完,恍然大悟,心里头那个疙瘩也终于解开了。
他们明白,王小明虽然走了,但他的精神一直在他们身边,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
李道士接着说:“我师父让我告诉你们,命运这东西,信则有,不信则无。
咱们活在世上,最重要的是心怀善念,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儿。
至于其他的,就交给天意吧。”
王二夫妻俩连连点头,感激地看着李道士:“道士兄弟,谢谢你啊,你让我们明白了好多事儿。”
李道士笑了笑:“别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
哦对了,那道观我打算重新修缮一下,以后村里人要是有个啥难事儿,也有个去处。”
王二夫妻俩一听这话,心里头那个激动啊,他们知道,这不仅是道观的重生,更是他们心里头那份希望的重生。
从那以后,李道士就开始忙着修缮道观,村里人也时不时地来帮忙。
道观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香火也渐渐旺了起来。
村里人有啥难事儿,都会来道观里求求签、拜拜神,虽然不一定灵验,但心里头那份寄托却是实实在在的。
王二夫妻俩也时常来道观里坐坐,他们看着道观里熙熙攘攘的人群,心里头那个感慨啊。
他们知道,王小明虽然走了,但他的故事会一直流传下去,激励着村里人勇敢地面对生活。
而王小明呢?
他或许真的回到了天上,继续当他的仙童。
但他永远不会忘记在凡间的这段经历,以及那些曾经爱过他、关心过他的人。
他会一直守护着这个小山村,守护着那份属于他的回忆。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
王小明的故事在村里传了一代又一代,成为了永恒的传说。
而那道观,也成为了村里人心中的圣地,承载着无数的希望和梦想。
每当夜幕降临,道观的钟声悠扬响起,村里人都会停下脚步,静静地聆听。
他们知道,那是王小明在跟他们说话,告诉他们要勇敢地面对生活,心怀善念,珍惜当下。
而王二夫妻俩呢?
他们早已白发苍苍,但依然相濡以沫,守护着那个属于他们的小家。
他们知道,王小明一直在他们身边,从未离开。
转眼间,又是一年春天。
村里头迎来了一年一度的春耕节,这是个大日子,家家户户都要下田种地,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王二夫妻俩也不例外,他们早早地准备好了种子和农具,就等着春耕节一到,就开始忙活。
然而,这年春天,天公却不作美。
春耕节前夕,村里头突然下起了连绵不断的大雨,把田地都给淹了。
村里人急得团团转,这可咋种地啊?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春耕节耽误了,这一年的收成可就没指望了。
王二夫妻俩也愁得不行,他们坐在家门口,看着外面的大雨,心里头那个焦急啊。
就在这时,李道士突然来了。
“大哥,大嫂,别急,我有办法。”李道士一进门就这么说,脸上还挂着神秘的笑容。
王二夫妻俩一愣,急忙问:“道士兄弟,你有啥办法啊?”
“我师父生前留下一本秘籍,里头记载了一种能呼风唤雨的法术。
虽然这法术不能常用,但眼下这情况,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李道士解释道。
王二夫妻俩一听这话,心里头那个激动啊,他们知道李道士不是个凡人,或许他真的能帮村里人度过这个难关。
于是,李道士就在道观里摆起了法阵,念起了咒语。
村里人听说后,也都纷纷赶来围观。
只见李道士手持法剑,口中念念有词,突然,他大喝一声,将法剑向天空一掷。
奇迹出现了!
原本阴沉的天空突然裂开了一道口子,阳光从裂缝中洒落下来,照亮了整个村子。
紧接着,大雨戛然而止,天空变得晴朗起来。
村里人看得目瞪口呆,纷纷欢呼雀跃。
“道士兄弟,你真是活神仙啊!”王二激动地握着李道士的手,感激涕零。
李道士笑了笑:“别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
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互相帮助是应该的。”
这场雨过后,村里人开始忙碌起来。
田地虽然被淹了,但经过李道士的法术一弄,土壤反而变得更加肥沃。
村里人种下的种子,很快就发芽了,长势喜人。
王二夫妻俩也开始了他们的春耕生活。
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在田地里忙碌着。
虽然辛苦,但看着那些绿油油的庄稼,心里头却充满了希望。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村里头却发生了一件怪事。
有几个村民突然莫名其妙地病倒了,症状千奇百怪,有的高烧不退,有的昏迷不醒。
村里人吓得不行,纷纷传言说这是天神降罪,是因为李道士用了法术,惹怒了天神。
王二夫妻俩听到这个传言,心里头也犯嘀咕。
他们虽然相信李道士,但这事儿确实有点邪门。
于是,他们决定去找李道士问个究竟。
李道士听说后,眉头紧锁。
他知道这事儿不简单,很可能是有人暗中搞鬼。
于是,他决定亲自去查看那些病人的情况。
经过一番仔细的检查,李道士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根源。
原来,那些病人并不是因为天神降罪而病倒的,而是中了某种奇怪的毒。
这种毒无色无味,很难被人察觉,但一旦中毒,就会出现各种奇怪的症状。
李道士知道,这事儿必须尽快解决。
于是,他开始四处奔走,寻找解毒的方法。
经过一番努力,他终于找到了一种能够解毒的草药。
他将草药熬成汤,喂给那些病人喝。
不久之后,那些病人就纷纷康复了。
村里人听说后,都纷纷称赞李道士是活神仙。
然而,李道士却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
他知道,这事儿还没有完全解决。
他必须找出下毒的人,才能彻底消除隐患。
经过一番调查,李道士终于发现了真相。
原来,是村里一个心怀不满的人,因为嫉妒李道士受到村民的尊敬和爱戴,所以暗中下毒,企图破坏李道士的名声。
李道士并没有因此而生气,反而耐心地教导那个人,告诉他做人的道理。
那个人也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向李道士道歉,并承诺以后再也不会做这种事了。
这事儿过后,村里人更加尊敬李道士了。
他们知道,李道士不仅是个活神仙,更是个心胸宽广、善良正直的人。
而王二夫妻俩呢?
他们也更加珍惜与李道士的友情,时常邀请李道士来家里做客,一起分享生活的点滴。
岁月如梭,光阴荏苒。
转眼间,几年过去了。
王小明离世后,村里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无论怎么变,王小明的故事和李道士的传说却一直在村里头流传着。
每当夜幕降临,村里的老人们都会围坐在一起,讲述着那些关于王小明和李道士的故事。
他们的声音虽然苍老,但故事却永远年轻、永远动人。
而王二夫妻俩呢?
他们早已年迈体衰,但依然相濡以沫地生活着。
他们时常会想起王小明和李道士,想起那些与他们共同度过的时光。
那些回忆,如同璀璨的星辰,永远照亮着他们前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