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12-20 11:50
自贡融媒记者 黄鸿 芶思 张君亮 文/图
根据西南区域空气质量预测预报中心预测,近期,四川盆地出现一次污染过程,自贡、乐山、雅安等地受影响。为最大限度降低污染过程对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自贡市立即启动重污染天气黄色预警,紧盯大气污染防治重点精准施策,各级各部门迅速响应,严格落实应急响应各项措施,拉开冬季“铁腕治霾”的序幕。
近年来,自贡市坚持以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为引领,将结构调整、末端治理、强化监督等措施落实落细,环境空气质量排名持续提高,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取得显著成效。那么,为何在“铁腕治霾”等硬核措施下,PM2.5指数仍然高企?12月20日,自贡市召开的生态文明建设专场新闻发布会给出了答案及下一步的措施。
PM2.5通常来说,就是细颗粒物,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这种颗粒物有如下特征:一是粒径小,面积大;二是活性强,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三是易附带有毒、有害物质,如重金属、微生物等,相比粗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更突出。
相关数据显示,自贡市颗粒物浓度从2021年平均浓度60微克每立方米下降到近年来的43微克每立方米,可以说,纵比改善明显、横比仍有差距,其主要原因在于先天不优、后天不足、根治较难。
自贡市属于典型的低山浅丘地形,处于川南地区气旋式流场污染物滞留中心。同时,风速小、静风多;降雨少,强度弱,且区域分布不均、时间不合理;大气边界层低、空气流动性差,特别是秋冬季边界层高度多数时间不足500米,污染物易聚集、难扩散,重污染天气过程多发频发,对PM2.5浓度影响较大。
作为典型的老工业城市,自贡市产业结构偏重,装备制造、盐及盐化工等传统产业产值占比达70%,产城一体矛盾较为突出,工业源污染占比26.5%;燃油机动车保有量大,全市机动车保有量36.4万辆,但新能源汽车占比仅4.4%,移动源污染占比34.8%;面源管控乏力,生物质燃烧源占比20.1%、扬尘源占比9.3%。
PM2.5成分和成因较为复杂,含有机物、无机物等化学物质上百种,涉及一次排放、二次转化等复杂过程,一果多因现象突出。同时,涉及能源、工业、交通、农业、生活等多个领域,齐抓共管还有差距。
面对特殊地理和气象条件,针对PM2.5治理这一难题,自贡市将动员全社会参与,聚焦工业源、移动源、扬尘源和面源污染治理,在完善机制、强化减排、加快替代、精细管控等方面持续发力。
自贡市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健全“测管协同”机制,制定蓝天保卫战年度方案、夏季臭氧污染防治攻坚战、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等方案,适时修订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动态更新“一厂一策”应急减排清单,不断提高污染过程应对的有效性、精准性。
加快推进重点行业深度治理、燃气锅炉低氮燃烧改造,推动烧结砖瓦生产线整合退出和整治提升;鼓励产值和大气排放量排名前50的企业创建环保绩效A/B级或引领性企业;在有机溶剂使用量较大园区开展集群治理,规划建设集中涂装中心、集中回收中心,加强汽修产业绿色钣喷共享中心运行,加快传统彩灯、化肥等传统行业低效失效治理设施更新替代,提升治理水平、降低污染强度,切实推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
持续落实机关单位错峰上下班、新能源汽车共享公交车道、秋冬季机动车常态化限行等系列政策,持续完善充电桩(站)建设,加大老旧车淘汰和新能源汽车推广,提高新能源汽车占比。同时,强化重点时段、重点区域交通疏导,加强柴油车、非道路移动机械抽检抽测,倒查溯源超标车、黑烟车检测机构,切实减少尾气排放。
落实施工工地扬尘治理“十项规定”要求,加大绿色标杆工地建设和动态管理,常态化开展道路积尘走航监测,增加高值路段、重点路段机械化清扫和洒水降尘频次。同时,统筹推动餐饮油烟治理、秸秆综合利用等领域提质增效,提高城市精细化治气能力,最大限度降低PM2.5浓度,持续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让盐都蓝天常在、空气常新。
编辑:郑皓匀
编审:舒旭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