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4-07-08 15:59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七月,小暑已至,天气愈发炎热。
仿佛天空都被点燃,每一丝风都带着滚烫的气息。
走在街头,热气从脚底升腾,柏油马路似乎都要被烤化。
这样的酷热,只想寻觅一处清凉之地。
不远处看到一家茶馆,便走了进去。
茶馆里,古色古香的装饰让人心情舒缓。
刚坐下不久,老板端来了一杯2024年的新白毫银针。
那清新的毫香扑鼻而来,满满的茶氨酸味道令人陶醉。
公道杯里,茶汤中的白毫轻盈舞动,在灯光下闪烁着迷人的光芒。
正准备细品时,一位茶友凑了过来。
说道;“听说白茶里,白毫银针要喝新,寿眉要喝老?”
闻此,思绪如这杯中的白毫,开始翻腾起来。
《2》
在白茶的世界里,一直流传着“白毫银针要喝新,寿眉喝老”的说法。
然而,这种观 点真的就一成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吗?
首先,新采摘的白毫银针确实有着令人陶醉的鲜爽滋味和清新香气。
其丰富的氨基酸赋予了茶汤鲜甜的口感,毫香四溢,仿佛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都凝聚在了一杯茶中。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陈化后的白毫银针就失去了魅力。
白茶的制作是最简朴的,不炒,不揉,不杀青。
经过萎凋和干燥后,茶叶中多余的水分,都被蒸发出去了。
另外,白茶没有杀青,多酚氧化酶的活性被保留下来,随着时间的推移,内质不断发生转化,产生新的养分。
不像绿茶,虽然不发酵且富含天然物质,口感清新鲜爽,但经过杀青后,茶叶就失去了转化的空间。
因此绿茶保质期通常较短,时间越久,绿茶的香气和滋味都会下滑。
相比之下,白毫银针在恰当的存储条件下逐渐发生微妙的变化。
陈化后的白毫银针,其香气可能会从原本的清新毫香转化为更加深沉、内敛的陈香和药香。
口感上,也会在原本的鲜爽基础上增添一份醇厚和顺滑。
这种转变并非是品质的下降,而是另一种独特韵味的展现。
《3》
不过,也有不少茶友产生了质疑。
他们说,市面上基本看不到年份老的白毫银针,不就证明没人存吗?
市面上年份老的白毫银针相对较少,这并非是因为没人愿意存。
恰恰相反,老白毫银针量少的原因在于其本身的珍贵性。
白毫银针作为白茶中的佼佼者,其品质与口感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因此备受茶友们的喜爱。
然而,正是由于其采摘时间和产量的限制,使得老白毫银针更加稀缺。
白毫银针的采摘时间非常短暂,通常只在早春时节采摘。
在这个时期,茶叶刚刚发芽,嫩芽肥壮,毫毛显露,正是采摘白毫银针的最佳时机。
然而,由于这个时间段较短,且茶叶生长速度较慢,因此每年的白毫银针产量都非常有限。
新采摘的白毫银针本身就较为稀缺,而能够经过长时间的陈化留存下来的年份老茶数量更是稀少。
因此,市面上流通的老白毫银针数量相对较少,价格也相对较高。
尽管如此,许多茶友仍然热衷于收藏和品鉴年份老的白毫银针。
他们认为,老白毫银针在陈化过程中逐渐转化,香气更加深沉、口感更加醇厚。
《4》
再看寿眉,传统观点认为寿眉要喝老。
许多人认为,新寿眉滋味淡,缺乏营养价值,只有经过长时间陈化的老寿眉茶才具备真正的品饮价值。
老寿眉的茶汤更加醇厚、甘甜,香气也更加丰富和浓郁。
但这是否意味着新寿眉就毫无可取之处呢?
事实上,只要是品质好的寿眉,不管是新茶还是老茶,香气和滋味都是一绝。
以2024年春寿眉为例,这款新茶在第一冲时便能嗅到层次丰富的香气,毫香、花香、草药香交织在一起,令人陶醉。
随着冲泡次数的增加,花香逐渐浓郁,粽叶香也悄然浮现。
入口后,口中弥漫着清新的毫香,鲜爽滋味让人神清气爽。
这样的寿眉新茶,你还会觉得不好喝吗?
而寿眉老茶,也别有一番风味。
随着时间的沉淀,茶叶内在物质逐渐转化,带来了香气和滋味的微妙变化。
它由最初的清新活泼,逐渐演变为深沉稳重。
药香沉稳,花香含蓄,茶汤的口感变得更加丰富而醇厚,与新白茶形成鲜明的对比。
两者各有千秋,各具特色。
如果喜欢清新的口感,可以选新茶,如果更倾向醇厚的风味,可以选老茶。
《5》
为什么会形成“白毫银针喝新,寿眉喝老”这种看似根深蒂固的观念呢?
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早期市场推广和消费者认知的局限。
另一方面,也与大家对茶叶陈化效果的普遍认知有关。
每一款白茶,无论是白毫银针还是寿眉。
其新茶和老茶都有着各自的特点和价值。
不应该被简单地贴上“只适合新喝”或“只适合老喝”的标签。
应该根据个人的口味偏好以及具体的品饮环境来选择适合的白茶。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