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4-15 15:14
茶是国饮,白茶在众多中国茶中仅占很小的比例,相较于普遍流行的绿、红、青茶,白茶的名气并不大,但鲜有人不爱喝白茶。
作为中国六大茶系之一的白茶,更加温柔和娇贵,其名字不由得让人想要更加了解。
“白茶”又名“白毛茶”,因制作工艺中保留了很多的毛芽,干茶上自然会凸显出许多毛茸茸的芽头,像是长了一层白绒毛一样。
白色自古就是一种高贵的颜色,白毛的出现也无形中将其价值提高了许多。
白茶主要产于中国福建省的福鼎、政和以及云南等地,由于地域和气候的差异,不同地区出产的白茶各具特色,风味也各不相同。
福鼎的白茶被誉为“白茶之王”,其代表性品种“白毫银针”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
“白毫银针”又名“福鼎白茶”,它是100%选用福鼎地区特有的“水仙毫”品种的芽头制作而成的。
水仙毫是一种只有在福鼎地区才会生长的茶树品种,其芽头细长且纤薄,散发着浓郁的香气,因此成为了制作优质白毫银针的最佳原料。
尽管水仙毫在其他地区也有生长,但是其香气和品质都无法与福鼎地区产出的相媲美。
因此,福鼎地区的水仙毫成为了制作优质“白毫银针”的唯一品种。
“贡眉”又称“沙县白茶”,同样出自福建省,相比于“白毫银针”,“贡眉”的外形则更加粗犷,即使也是采用芽头制作,也会加入一些鲜叶,所以外形比较松散。
但是“贡眉”在滋味上却拥有着丰富醇厚的口感,远不逊色于“白毫银针”,反而更具个人特色。
“寿眉”则是在“贡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在选材时会选择至老一些的鲜叶来进行制作,因此“寿眉”的外形带有更多的叶片,整体颜色也更深一些,但滋味却更加醇厚浓烈。
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白茶属于轻度发酵茶。
在功夫红茶盛行之前,红茶分属于黑茶类饮品,在经历过高温氧化能受到更好的保存。
黑色便成为一种象征,而轻氧化的白茶之所以保持这种娇嫩的特点,无疑是具有标志性的,因此广被人们喜爱。
当白茶经过做工加工后,其外形呈现出的多为针状,色泽银白,汤色浅淡清亮,香气也十分柔和纯净,有一种淡淡的清香。
冲泡时应注重水温,不可用沸水冲泡,否则容易破坏茶叶本身的香气和滋味。
白茶制作工艺不同于普遍说法中的六大基本制作工艺,白茶制作工艺以萎凋和干燥工艺做为主,其它工艺均未出现。
今天的评测也要从这两点出发。
萎凋分为自然萎凋和人工萎凋,自然萎凋主要是通过日晒和风力作用,让鲜叶中的水分被蒸发掉,从而达到萎凋效果。
人工萎凋则是通过其他手段让鲜叶中的水分蒸发以达到萎凋效果。
然后以自然萎凋时间最长,其次是人工让鲜叶晒一晒。
自然萎凋为主自然也就是真实状态下最优雅的一种表现手法。
在萎凋之后便要进行干燥处理了,其方式主要有日干、火干。
在古代,日干常用方法就是在清晨晴朗无云的时候,将鲜叶摆放到阳光下进行日晒,让阳光照射及风力作用下去掉水分。
这种方式不仅简单、方便,而且还能够让鲜叶在此过程中吸收阳光的能量,从而提升风味和口感。
火干则可以直接理解为加温过程。
火干是采用高温对鲜叶进行干燥处理,使得鲜叶在短时间内失去水分,同时产生一种轻微的融化作用,因此外形会比较松散,这种方式一般用于制作“贡眉”等比较低档次段位的熟茶类饮品。
不同种类的白茶都是通过不同手段技术手段和工艺方法合成,从而使其具有不同口感和香气,通过简单的方法区分出不同类别的你喜欢喝哪一种。
福鼎市以及周边地区具有悠久的制茶历史,早在唐代时期,当地就已开始采摘野生茶树上的嫩芽,并将其制成名为“寿眉”的茶叶供朝廷进贡。
随着时间推移又发现当地种植的“小鸠坑”精品越来越有名气,因此将其制成贡品进献给皇帝,下旨严禁流出,就这样“小鸠坑”成为了独特珍贵的存在。
宋元时期,由于制茶技术不断更新和改进,规模也逐渐扩大起来,不仅使用本地野生茶树种植,还广泛引入福建、江南等地的优质大叶种等名贵品种,促进了福鼎乃至全闽地区制茶业的发展。
明代时期,名品层出不穷,“福鼎大肚茶”的出现更是为众多名品争光添彩,在1931年的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牌认证。
清代光绪年间,县令采用引进丝绸缫制技术改进了传统制茶工艺,无疑提升了福鼎制互愈水平,让福鼎产出的茶叶更加上档次,这也为慢慢出现的新生贵族满足需求提供了便利。
清朝灭亡以后,新国家成立后更注重顶级产品,无论行业是否代表国家利益,都尽量保证完美,唯一目的就是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我们所熟知的大红袍、铁观音、普洱等都出现在这个时期。
成就了如今众多品牌,同时这些品牌还在为了抢占市场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现如今的市场上已经有了接近四十个品牌,但是四十个品牌之间又有不同分类,例如极品、优质、一二级等。
这样的分类等级无疑会让消费者感到困惑,为此国际标准为我们指明方向。
2010年出台的是中国国标之后,一部分证书就会标示有QGB,这意味着其符合国家标准体系认证。
具有此类标识也成为我们判断一款福鼎白赞品质的重要证据。
由于历史遗留下来一些冲泡方法,如果我们还继续沿用,导致其滋味受到影响还不察觉。
因此这里给大家一个简单实用又能冲泡出原汁原味味道的方法:
首先我们将壶身用温开水加热,然后对冲泡器材进行消毒;
其次投放比例最好在1:20至25,这是冲泡浓度最佳程度;
再次,无论是蒸汽还是沸腾形式都不适合冲泡;
最后出汤时间控制在3-10秒之间最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