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2-01 21:30
有人说,茶具前半生是匠人雕琢的艺术,后半生则中品茶人手中的温柔,在时光流转中,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喝茶没有不玩器。想要泡好一杯茶,盖碗得有,想要品尝不同材质泡出的不同口感,紫砂壶得有。
今天来说一说紫砂壶壶型。
四大经典壶型
紫砂壶四大经典壶型分别是西施、石瓢、德钟和仿古。
西施壶
西施壶,无人不爱。其造型灵感来源于古代美女西施。徐友泉是有史记载做西施壶的第一人,他是紫砂壶史上自供春之后第四代做壶名家,时大彬的弟子。徐友泉,名士衡,明万历(1570-1619 )人。
西施壶
西施壶壶身圆润饱满,壶嘴是樱桃小口,俏皮灵动,出水呈抛物线,顺畅有力。壶把呈倒耳状,线条柔和,抓握舒适。
石瓢壶
“石瓢”的前身为“石铫(diào)”,是苏东坡由金属“铫”改良而来。苏东坡贬官到宜兴蜀山教书,发现当地的紫色砂罐煮茶比铜、铁器味道好,于是就地取材,模仿金属铫子设计了一把既有“流”(壶嘴),又有“梁”(壶提)的砂陶之“铫”,即后人所称的“东坡提梁”壶,这可谓最早的紫砂“石铫”壶。
至清乾隆道光年间,“西泠八家”之一的书画家、篆刻家陈鸿寿(1768~1822年),联合紫砂艺人杨彭年、杨凤年兄妹,设计并创制出十八种经典紫砂壶壶型,开创了文学书画篆刻与壶艺结合的先河。因陈鸿寿字曼生,故他们创制的壶名为“曼生十八式”或“曼生壶”。自此,紫砂壶艺术风格趋于成熟 ,更具人文气息。
十八式中的“曼生石铫”,主要特色是上小下大,呈“金字塔”式,重心下垂,使用稳当,壶嘴为矮而有力的直筒形,出水畅顺。
曼生石铫
民国时期,紫砂艺术大师顾景舟先生引用“弱水三千,仅饮一瓢”,将“石铫”改称“石瓢”,相沿至今。
德钟壶
德 钟壶是清代制壶大家邵大亨所创光素器的代表作之一。邵大亨(1796-1850),川埠乡上袁村人,制壶以拙扑见长,形体简练。
德钟壶端庄稳重,有“壶中君子”之称。““钟”字,乐钟也。钟空也,内空受气多,故声大也。”——《康熙字典》。
“德钟”即“钟德”:做人做事应有方圆之道,心怀谦卑,方能名传万里。
大亨德钟
仿古壶
仿古壶据说由清代邵大亨初创,壶体仿照鼓型,身扁、腹鼓、颈高、盖板平滑,壶盖与口沿子母线吻合严密,圆圈把匀势而起。造型端庄典雅灵动。
大亨仿古
本文仅简单介绍了四种常见的紫砂壶型,而这四种壶在砂海中如沧海一粟。从明朝初创到现代复兴,紫砂壶历经数百年演变,是中华陶瓷艺术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