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1-05-08 18:06
丨本文由白茶大课堂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任何人和媒体不得转载!
《1》
一直看到一种非常有趣的论调。
不少新茶友喝过白茶后,第一反应是,这么淡,还这么贵?
这种现象,最常出现在白毫银针上。优质的白毫银针,是白茶中最具代表性的存在。同时由于产量低,物以稀为贵的道理,价格常年居高不下。
曾经听一个人说,白毫银针又贵又没味道,还不如不喝。接着,说起了熟普怎么怎么好喝,白茶根本难以与之相比。
即便是隔着屏幕,也能感受到话语中的轻蔑。
但这种捧一贬一的言论,不禁惹人发笑。
拿黑茶和白茶对比,两种完全不同的品类,如何能混为一谈呢?
这其实也说明了,喝茶喝得还是不够透彻。
而真正爱茶、懂茶的人,则会尊重不同,用心去感受每一种茶类的不同。
当然,大部分新茶友还是求知心切的。
前些天,一位茶友问,“是不是越清淡的白茶,价格越贵?耐泡的白茶,品质一定好?”
清淡、耐泡、价高、品质,这四个词的确都是白茶的常见词汇。
但组合在一起,却充斥着浓浓的违和感。
《2》
越清淡的白茶,价格越贵?
实际上,以“清淡”来形容白茶,并不恰当。
清淡,指的是颜色或气味清而淡,不浓;或是含油脂少的食物,清汤寡水。
反观优质白茶的特点,是鲜香醇爽、香清甘活。
则无论是香气还是滋味,都与清淡二字扯不上联系。
但有的茶友却说,“我喝的白茶,的确是淡淡的呀。”
真正的原因,还是在于没喝惯、没喝懂。
例如,以往爱喝岩茶、红茶、熟普的茶友,在第一次接触白茶的时候,通常会觉得滋味淡。
与先前浓厚的口味相比,白茶的滋味的确较为清雅。
可与此同时,这也是白茶的特色所在。
中国有六大茶类,并非所有茶叶都趋于一致,根据树种、工艺等等的不同,造就了六大茶类的特点不一,百花齐放。
福鼎白茶采摘自大白和大毫茶树品种,生出的芽头肥壮,白毫浓密,毫香浓郁,滋味鲜醇。
芽叶内积累了大量的营养物质,其中包括了丰沛的茶氨酸,茶氨酸主导的是茶叶中的鲜爽味。
再加上白茶简朴的加工工艺,不炒不揉不杀青,以萎凋和烘干为主。
可以说,白茶是最近天然的一种茶类,保持了原汁原味的同时,营养物质也被大量保留。
故而冲泡后的白茶茶汤,爽口、清甜、绵柔。
但接触白茶的时间短,喝茶经验尚浅的新茶友,常将这股鲜爽感误认为是滋味淡。
可当我们用沸水冲泡白茶,能嗅闻到花香、毫香、草药香、鲜笋香等等,层次多变,美妙无穷。
汤水淳和、稠滑,如丝缎般包裹着舌面,高级感十足的口感,令人回味无穷。
与真正清淡的白开水相比,白茶的风味馥郁饱满,何来淡的说法?
所以,优质的白茶虽然价格贵,但真正的原因在于品质好。
而想要喝懂白茶,还是需要多喝、多品味。
尊重不同,尊重差异,才是促进茶文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若是六大茶类全部趋于一致,想必会失去许多喝茶的乐趣,不同的香气和滋味也难以感受到。
《3》
越耐泡的白茶,品质越好?
倒也未必。
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因为存在一部分茶友,将茶叶的耐泡度和品质划上了等号。
实际上,这是一个错误的想法。
理论上来说,内质充足的白茶更耐泡,耐泡的茶离不开品质加持。
但我们每个人对于“耐泡”的定义,有所不同。
有的人认为,只要茶叶的香气和滋味一直在,就是耐泡。
而有的人认为,只要茶汤一直有颜色,就是耐泡。
……
而在自己的眼中,耐泡并不仅仅是这么简单。
优质的白茶,在正确的冲泡方式下,香气和滋味均匀释放,一冲又一冲,美妙尽显。
10冲只是个起点,从第一冲到第十冲,滋味变化呈现平缓的抛物线状。
由浅入深,当第四、五冲到达一个巅峰以后,再缓缓回落。
到了第十冲之后,虽然滋味淡了,但若是再适当地坐杯30秒,让体内剩余的内质充分释放,而风味又能重新回来。
这,才是耐泡的表现。
平时冲泡白茶,讲究的是以白瓷盖碗作为茶具,沸水冲泡,快速出汤。
比如,用温水泡一款劣质茶,虽然汤水中带着淡淡的香气和滋味。
但从一而终没有变化,即便可以泡到20冲、30冲,但食之无味,又有何意义?
就像一篇没有高潮部分的长篇小说,平平无奇,让人没有兴趣继续读下去。
虽然文章够长,篇幅够多,但能代表它的质量高吗?
当然不能。
同理,耐泡度高的白茶,品质也未必好。
再比如,用闷泡的方式对待一款优质白茶。
在茶叶与水长时间的接触下,内质过量释放,养分提前析出完毕。
让原本可以冲泡10冲以上的白茶,被缩短到了6冲。
但耐泡度不佳的原因,并非由于品质,而是错误的冲泡方式。
所以,在正确的冲泡方式下,若白茶依然表现出超高的水平,香气滋味饱满,且十分耐泡,如此才能判断它的品质好坏。
《4》
最后,我们再来聊一聊品质和价格的关系。
其实,二者之间是剪不断,理还乱。
品质高的白茶,价格定然不会便宜;但价格高的白茶,品质却不一定好。
举个简单的例子,面前摆着两款白茶。
第一款,品类是寿眉,它的包装简单,以最常见的三层包装法密封好后,再无其它多余的装饰。
虽然品质较好,但由于年份低、包装朴 素,所以价格适中。
第二款,品类同是寿眉,但包装却与前者大不相同。
精美的木箱,雕琢着龙凤呈祥的图案,配上古朴的锁头,摆在家中俨然是一道风景线。
其中装着一饼号称10年陈的老白茶,但打开一看,通体发黑,做旧无疑。
由于花俏的外包装,以及“超高”的年份,注定了它的价格不菲,是前者的5倍。
但孰优孰劣,高下立见。
此外,“天价茶”也是个活生生的例子。
70万元一斤的武夷岩茶,它真的是好茶吗?谁也难说。
所以,价格并不能决定白茶的品质,它只能作为一种参考。
当然,也不能全然不看价格。
毕竟某宝9.9一饼包邮的老白茶,200元一斤的正宗福鼎白毫银针,大把大把的存在。
价格低得离谱,不建议喝,也不敢喝。
否则,肠胃药一定少不了。
《5》
优质的白茶,并非一个淡字可以概括。
不富有冲击力的口感,温和细腻,鲜爽淳和,才是白茶的特质。
茶氨酸给我们口腔带来的,不是刺激感,而是舒适感。
苦涩味低,刺激感弱,但与此同时,丰腴的汤水,沉甸甸地落在舌面上,彰显着好茶的劲道。
喝下一杯富含养分的茶汤,犹如给舌面做了一场按摩,惬意感十足。
至于耐泡度,则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冲泡方式不同,所呈现出来的表现就大不相同。
若是真正想要对比茶叶的耐泡程度,则要建立在统一的、正确的冲泡方法上。
否则,不就成了风马牛不相及吗?
所以,“越贵的白茶口感越淡,越耐泡的白茶品质好”,实际上是个驳论。
并不完全错,但也不正确。
反而是这种似是而非的观念,容易误导一大帮新茶友。
明辨是非,很重要。
白茶茶汤越浓越好?扯淡,真正的白茶是这个模样!
觉得白茶味道淡?不妨先了解这三种滋味,甜、鲜、淳
听说白茶滋味寡淡,需要闷泡才有滋味?闷泡是对好茶最大的浪费!
喝起来这么淡的白茶,泡茶还这么麻烦,矫情
百思不得其解,白茶那么淡,为什么还有人喜欢?
欢迎关注【白茶大课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大课堂菇凉陈(taimumagu)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