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山茶大全网

走路:长寿的秘诀所在!老年人必看

发表时间: 2024-10-18 19:06

走路:长寿的秘诀所在!老年人必看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感谢各位看官点击支持原创,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前言:

九十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就曾明确:老年人的最佳运动方式是走路。

据研究显示,每周步行1.‍5到12小时的人员,死亡风险相对于不走​路的人降低27%至31%,预期寿命延长约5年。

高血压相关的研究也表明,高血压患者每天快走4000-8000步,非高血压人群每天走8000-10000步,血压会明显下降。

走路有助于长寿,但是60岁后,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一、走路好处多多

走路使人心情愉悦,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抑制低落情绪,防止抑郁,走路也是一种社交活动,与家人、朋友一起走路能增进感情,共享健康。

走路能够增强记忆力,延缓衰老,对大脑的敏锐也有好处。

每天至少走两个小时的路可以推迟老年痴呆症的发生,经常的步行有助于减缓记忆力衰退、大脑萎缩等病情。

走路能增强机体免疫力,运动能够促进血液流动和血管舒张,增强抗病能力,降低患癌风险。

在走路过程中,身体的各个器官都会参与到运动当中,可以帮助身体的血液循环,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

每天坚持走路能够锻炼腿部、胳膊、胯部等多个肌肉部位,使身体内的抗氧⁣化酶增加,还可以提高身体的耐力,消耗掉体内多余的热量。

走路能提高心肺功能,机体在进行走路运动时,全身的新陈代谢速率提高,血液循环速度会相对加快。

有利于侧支循环的建立,帮助代谢产物快速排出,从而改善机体的心血管健康。

健步走能增强心脏的泵血能力,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通过长期的健步走训练,可以使心肺功能得到显著的提高。

走路能增强肌肉力量,促进关节健康。

走路过程中能对腿部肌肉进行拉伸,使下肢肌肉更加强壮,增强腿部肌肉力量,达到塑形和瘦身的效果。

坚持走路锻炼能增加骨密度和关节力量,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颈椎病以及下肢静脉血栓等疾病。

二、走路也有坏处

走路好处多多,但是走太多可能会对身体造成一些危害,‮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危害:

走路太多会造成肌肉疲劳和损伤。

长时间走路,得不到及时休息,可能会对膝盖、脚踝和后跟的韧带造成损害;

也可能会导致腿部肌肉疲劳和损伤,出现肌肉酸痛、抽筋和拉伤等问题。

走路太多会导致关节疼痛。

长时间走路会增加膝关节髋‭关节的压力,导致关节部位过度磨损,从而引起关节疼痛、关节肿胀等症状。

如果是关节炎患者或者是关节有其他毛病的人,过多走路会带来更大的影响。

走路太多会影响心血管健康。

走路时脉搏跳动更快,呼吸更急促,如果没有把握好度,呼吸系统会加重负担,造成心脏疲倦,引起心肌氧气不足,出现胸闷胸痛等症状。

走路太多会影响脚周围神经。

过度行走可能引起脚周围的肌肉劳损,导致跟腱以及周围腱膜受损,使肌腱或者筋膜产生无菌性炎症,还可能使下肢的静脉血液回流受阻,从而引发跟腱炎足底筋膜炎和‏下肢静脉曲张

所以走路后如果身体感觉疲劳、呼吸不顺畅,或者有其他方面的不舒服,建议马上停止运动,多多休息,观察身体状况,必要时及时就医。

三、走路要做到“四不要”

老年人不建议完全静养,因为人体运动机能遵循用进废退原则,长期不用身体会越来越僵硬。

专家提醒,特别是老年人,走路最好避免以下误区。

一是不要不吃饭走路,也不要吃饱饭立刻走路。

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空腹走路消耗能量,可能使血糖进一步下降,没有食物提供能量,可能会引发低血糖,导致头晕、乏力等症状。

因为消化需要,吃饱后血液会大量聚集到肠胃帮助消化吸收,此时马上走路可能会影响血液循环,甚至造成心肌缺血、梗死等情况。

二是不要天亮就走路,也不要天气差去走路。

老年人锻炼别太早,不然容易生病,特别是在秋冬季节,昼夜温差大,更得注意。

最好在早上8-9点或下午4-5点锻炼,每次活动1小时左右就行。

人上了年纪后,体温的调节功能不敏感,对气温的变化感知也不明显,在高温、严寒、雨雪等恶劣天气出门走路,很容易被暴晒、受寒感冒或者摔跤,对老年人的健康带来潜在的威胁。

三是不要速度太快,也不要走得太远。

在60岁之后走路不要追求太过快速,在衰老影响下,60岁后的人运动能力没有以前那么好。

快步走不亚于慢跑,身体有可能无法适应增加的运动强度,且走路速度过快更容易跌倒,出现意外风险。

随着年龄增长骨骼会磨损,加上其退行性病变速度加快,远没有年轻时骨骼那么健康,走‭路距离太长,会增加关节压力,面临某些运动风险。

四是不要姿势错误走路,也不要不选择地点走。

不要选择错误的走姿,低着脑袋、驼背或低头看手机走都不可取。

要时刻注意收紧核心,保持身体端正,颈椎、脊‭椎为一条直线,眼睛目视前方,并随着步伐自然地摆动双臂。

不要选择不合适的地方走路,特别不要走在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

如果走在马路边或者工厂周围,有汽车尾气或工厂排放的废气,吸入这些有害气体,会给健康造成影响。

一般公园、沿江路环境优美,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在这种地方活动,可以促进心肺健康。

四、走路要做到“四要”

一是走路前要做好准备。

选择合适的鞋子,旧的鞋子一旦不合适要及时更换,好的慢跑鞋适合走路,能够缓冲走路对地面的反冲力,有利于保护膝关节

要穿舒适的运动服,选择透气、吸汗、轻便的面料,避免棉质或化纤的材质,防止汗液积聚,引起皮肤过敏或感染。

宽松舒适的运动服装能吸湿透气,有利于身体放松,能使人走得爽快。

走路前做‌好热身,通过一些简单的活动,如伸展、转动、弯曲等,让身体的肌肉、关节等逐渐活跃起来,防止走路时的拉伤或扭伤。

对老年人来说,通过热身运动松弛关节和肌肉,可以预防运动中的损伤,提高运动的效果。

二是走路时注意姿势和速度。

保持身体直立、颈部自然放松;脚步应该稳健、自然、有力,避免过度弯曲或扭转脚踝;

步伐应该均匀,不要突然加快或减慢;手臂应该自然地摆动,与步伐保持协调;脚趾向前伸展,可以帮助保持身体平衡。

走路要注意速度的循序渐进,刚开始慢慢走,等到身体发热,呼吸顺畅了,就采用正常步速。

边走路边做呼吸练习,还可以欣赏周围的风景,来愉悦我们的眼睛,调整心情。

三是要注意走路的时间适中,及时补充水分。

锻炼的时间应该根据自己的目的和能力来确定,如果身体允许,每天至少走30分钟,保证每周步行5天,这样才能达到锻炼和养生的功效。

如果身体不允许,一次走不完的话可以分成几次走,比如早中晚各走10分钟,每次走的时间争取不少于10分钟,起到锻炼的作用。

走路要做好补水,及时补充走路时流失的水分,防止身体脱水或缺水,选择一些清淡、无刺激的饮品,温开水是最好的。

四是要注意走路结束后的事项。

走路后如果流汗不能马上洗澡,这样容易导致身体的毛孔过度舒张,造成感冒,即使是热水澡也不行,应该等汗消下去再洗澡。

走路结束前的几分钟得慢慢放慢脚步,降低心跳速率,等到心跳非常平稳了再停下休息。

走路结束后还得注意放松,可以选择一些轻松的活动来进一步锻炼,如太极拳、散步、瑜伽等。

运动后不要立即吃饭,运动完后身体应该有一个平复的过程,让身体各个器官平稳下来再吃饭比较好。

‌这些注意事项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增强身体素质,不管年龄几何,让我们一起努力做个健康的步行者吧!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参考文章:

走路是长寿的良药!再次提醒:到了60岁,走路牢记“4不要”_运动_姿势_影响

走路是长寿的良药!医生提醒:到了60岁,走路牢记“6要素”

走路时注意这几点,否则白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