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1-28 11:00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十分难缠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危害关节,以关节致残率高、破坏速度快而著称。类风湿关节炎到目前还无法根治,只能尽量降低疾病活动度以实现临床缓解,而能否控制住类风湿发展,早发现、早治疗是关键!
类风湿关节炎危害大,需早诊断早治疗
那么,当出现关节疼痛时,怎么判断是不是类风湿关节炎呢?本文为你解答!
类风湿关节炎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发生了不明原因的紊乱,从而攻击自身健康组织——关节滑膜,引起滑膜炎症与增生,导致关节肿、痛、僵乃至变形。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表现主要为三点:
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过程中,通常是先出现先兆性的全身症状,接下来才出现1~2个关节的疼痛和僵硬,以手指关节受累最为常见,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关节肿大和疼痛,逐渐为对称性多关节肿痛。病情进一步发展,则为四肢大小关节的游走性疼痛、肿胀。
类风湿通常先累及手关节,导致关节肿、痛、晨僵
所以,当不明原因出现手指关节疼痛时,尤其要小心是否为类风湿关节炎。家族遗传史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患类风湿关节炎,30~50岁女性是类风湿关节炎最常发病的群体,出现关节疼痛更要引起警惕!
出现关节疼痛,怀疑是类风湿关节炎,去了医院应该看哪个科呢?答案是风湿免疫科,或免疫内科。风湿免疫科的医生会对你做一下几件事:
01 / 了解病史及发病情况
医生会问你是否有家族遗传史,是否有关节病经历或关节创伤经历,然后则会问你最经常诱发疼痛的原因(运动、外伤、劳累等)、疼痛发生的时间及持续的时长、具体疼痛的部位及疼痛的程度,来了解基本的情况。
02 / 查体
医生会触诊多个关节,观察是否存在压痛、肿胀和活动受限。类风湿关节炎的典型表现是滑膜炎,通常先累及手指关节,而手指关节常表现为梭形肿胀,这就是一大特点。有些患者在发病数年后才开始就医,则可能已经出现关节畸形,如手指的纽扣花畸形、天鹅颈畸形等,也能帮助判断类风湿关节炎。
03 / 实验室检查
查完体就要做一些检查了,在实验室检查中,特别重要的是抗体指标。在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与进展中,自身抗体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的代表是类风湿因子与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如果患者出现关节疼痛,再加上这两个抗体阳性,那就有90%的可能是类风湿关节炎了。不过要注意,并非自身抗体阴性就能否决类风湿关节炎,少部分患者在发病时,这两个抗体指标都是阴性的,这类患者被称为血清阴性类风湿关节炎!
抗体指标可帮助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及评估预后不良,除了抗体指标,类风湿患者常做的实验室检查还有血沉与C反应蛋白,二者属于炎症指标,通常用于判断类风湿关节炎的疾病活动度。
04 / 影像学检查
虽然类风湿关节炎在疾病的较晚期才出现关节畸形,但在早期做影像学检查仍然有重要意义。实际上,类风湿关节炎造成关节破坏的时间非常早,多数患者在起病的2年内就出现了关节结构破坏,更有部分患者在起病8个月内就在影像学上发现了骨侵蚀。
类风湿关节炎的影像学检查通常包括三种:X线、超声和MRI。其中,X线检查是最常用的,可清晰的发现关节结构的损伤,但在发病初期,通常只能看到关节间隙的改变,而无法发现滑膜病变。超声和MRI,则可以更清晰的展现滑膜病变及软组织与软骨的损伤,特别适合诊断早期类风湿关节炎。
类风湿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做完以上检查后,我们就可以通过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标准来判断了。
诊断类风湿关节炎,以往通常采用1987年美国风湿病学会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
以上7条只要具备4条或4条以上,即可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不过这个标准是具有缺点的,对早期即不典型的患者容易出现误诊或漏诊。随着对类风湿关节炎研究的深入,现在已经有了新的诊断标准。比如2010年风湿病学会和欧洲抗风湿联盟的类风湿关节炎分类标准和评分系统,是根据关节受累情况(关节肿胀与关节压痛数)、血清学指标(类风湿因子和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滑膜炎持续时间(以6周为判)、急性期反应物(C反应蛋白和血沉)来进行打分,诊断类风湿关节炎及判断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度。
出现疑似类风湿关节炎的表现时,一定要及时到风湿免疫科就医
以上就是判断是否得了类风湿关节炎的方法,总之,要重视类风湿关节炎,一旦出现疑似类风湿关节炎的表现,要及时就医诊断,以免延误病情导致关节出现不可逆的损伤,增加手术和致残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