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5-03 17:59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各地旅游市场火爆异常,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却因一场游客滞留风波被推上舆论的风口浪尖。2025年5月2日深夜,上千名游客被困山顶,在寒风中排队数小时仍无法顺利下山,无奈之下高喊“退票”,这一事件迅速在网络发酵,引发广泛关注与热议。
现场直击:混乱与焦虑交织
当晚,张家界天子山景区索道前,游客们排起了看不到尽头的长队。“下午4点开始排队,到晚上11点还没坐上索道!”游客李先生无奈地说,队伍挪动速度极慢,平均每5分钟仅前进2米。现场视频显示,东门附近游客裹着临时毛毯,在10℃以下的低温中瑟瑟发抖。由于排队时间过长,部分游客因插队争执推搡,场面一度混乱,险些发生踩踏事故 。
带孩子的张女士更是心急如焚,“景区缺乏工作人员疏导,广播通知和分流措施缺失,队伍长时间停滞,烟味、汗味混杂,孩子饿得直哭。”最终,一些游客被迫徒步数公里山路,凌晨1点才抵达山脚,原本愉快的旅行变成了一场煎熬。
事件溯源:供需失衡下的困局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随后发布致歉声明,承认当日接待游客8.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27%,虽未超景区最大承载量(9.8万人次/日),但天子山索道设计运力为每小时1200人,当日峰值排队人数达4000人,运力缺口显著。景区虽启动应急预案,增派15辆大巴接送游客,却因道路狭窄、限行等问题周转效率低下。此外,境外游客(如韩国旅游团)增量未充分预估,进一步加剧了拥堵。
回顾过往,类似的拥堵滞留情况并非首次上演。2024年10月,天门山景区因索道运力不足,导致游客在寒风中排队4小时;2023年春节,张家界单日接待6万游客,百龙天梯排队3小时,游客被困至深夜10点 。每逢旅游高峰,景区基础设施与服务能力短板便暴露无遗,游客激增与设施老化的矛盾愈发尖锐。
舆情汹涌:游客诉求与行业反思
事件曝光后,社交媒体上一片哗然。“错峰提示太笼统,若提前告知排队需7小时,我们绝不会选择此时入园!”游客张先生的话道出众多人的心声,游客们不仅要求退票,更呼吁景区提升服务质量、优化管理措施。有网友建议景区设置智能预警系统,当排队超2小时自动触发退票通道;也有人呼吁参考航空延误标准,对滞留超3小时者给予经济赔偿。
此次事件,也引发了对整个旅游行业的深刻反思。一方面,景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应坚守服务初心,合理控制游客流量,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与升级,如引入分时段预约和实时排队预警功能,让游客提前知晓游览情况,自主安排行程。另一方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刻不容缓,建立高效的协调联动机制,确保在突发事件面前,能迅速调配资源,保障游客安全与权益 。
游客的“退票”声,是对旅游体验的失望呐喊,更是推动景区变革的强劲动力。希望张家界景区及整个旅游行业能以此为契机,从设施建设、管理服务到应急响应全方位改进提升,让游客的每一次出行都充满美好回忆,而非成为“人在囧途”的无奈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