罐罐茶:乡愁散文中的甜蜜与苦涩

发表时间: 2019-12-25 08:00

文:杨进荣

图:来源相约会宁公众号

我之爱茶,朋友皆知。云南的普洱,黄山的毛峰,西湖的龙井,武夷山的大红袍,信阳的毛尖,巴蜀的小红叶,台湾的云雾茶……凡足迹涉猎处,我都要在产茶的上好人家借居品茗,本地本茶本水,同根同源同味,淳朴的汁味非到茶地难以知其原始的固有。

大红袍的淳厚浓烈,龙井的清甜爽口,普洱的宏厚滑润,小红叶的热情暖和,毛峰的凉爽滋甜……非是咂品,无法心得。



茶是最自然的天然饮料。中国人与茶结缘几千年,积淀了无比丰厚的茶道文化。它与柴米油盐一样不可缺少,也成了会亲访友商务礼仪的最佳馈品。

茶道中的饮茶讲究环境气氛,茶质沏水,火候茶具,砌茶的格式,品茶的杯数讲究,此中的茶有了诗意在其中,也有商业气氲含里面,或与交际紧紧沾连,亦和茶中窥佛,茶惮一味的深刻感悟相关。

把一种饮料喝成一种文化,并能依据不同场景,千异百呈,恐怕只在中国才能找到。曰本的茶道再考究,也是从中国传播去的,属泊来品。



茶道说穿了是闲适时才能享受的精神富有。忙碌的人非是不可,哪有时间支付在茶楼。在短文里,我们姑且不说高大上,只流传几千年甘肃普通人家的罐罐茶,从它的前世今生,就能窥探到茶文化随时移今,也没能失去百姓对它的专情酷爱!

罐罐茶大西北人有喝,是甘肃大部分上年龄人的最爱。

罐罐是用当地上好的红土搅拌成泥,依形手工捏制成坯,将土坯置于烧制瓷器的窑炉中,经过高湿烘,到一定时间降温出窑。供给市场上买卖,罐罐,我见过最早的是明朝万厉年间的烧制品,有点似马家窑遗址出土的陶罐的迹痕。粗糙,简单,看来销路不是很好,不然工匠会花心思构造。说明当时人们只把它用来熬制茶液,并未考虑那么多。到了清代,从坟墓挖出的古人陪葬品中可看到,清中晚期,罐罐已大量在甘肃靖远县有个叫地名叫瓷窑的地方,人们开始成气候地烧造。瓷窑的土质中含有一定量的石灰石、石英石,分子空隙大,粘性好,透气性能佳,最适宜制造瓷器,烧制罐罐,牢实通气。贮藏食物,熬制茶喝不易生霉有腐味。



进入民国后,瓷窑生产的罐罐更具人性化,由原来的直立二三寸之高、通底一寸见方的小巧玲珑性,变成了底坐增大,肚腰丰圆,口沿较小,有方便的手把作陪。这种罐罐盛水量多,火炉上熬茶沉稳,倒茶时方便好用。

解放后一段时间,瓷窑罐罐的制造品种规格式样很多,只我收拾的就有二十多个规格,十多个型号。它兼容了放置,也能成为一件观赏品的艺术功效。

改革开放后,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似乎喝罐罐茶已经成了一种奢望。年轻人用茶杯替代了罐罐,简单省时。老年人用小铁缸小电炉代换了原来的柴烧土炉子和罐罐,一是因为罐罐再难买到,二是因为铁皮焊接的炖茶罐因其体薄,熬茶速度快,适宜现代人的生活。



小时候,父亲以上的几代人,可以说对罐罐茶有着深入骨髓的嗜好。天蒙蒙亮,云山雾海地熬喝罐罐茶,没有任何食物垫底,一斤几毛钱的劣茶,他们喝的都是那么专注情深。

中午放工,回到家中拾半筐似干非干的驴粪或牛粪蛋,在土炉子上,使劲地用口吹火,浓烟夏天的中午不啃出门,整个上窑好象是幻海迷宫,看不清人影,但他们依旧忘不掉那口苦茶,撮一口的清醒!

喝茶能醒神解乏,那是因为茶所含的茶多酚在其中。所以再艰苦的条件,一口茶是舍不得丢弃的依赖。



罐罐茶因为熬制,汁稠浓厚。非是依茶上瘾者,苦涩难以下咽。我见过因喝罐罐茶而醉的人,农村人叫茶醉。茶醉比酒醉和烟醉更让人难受。但喝贯了罐罐茶的人,用其它形式喝茶,总感茶没喝好,瘾没过足。

茶瘾犯时,人疲乏瞌睡,头痛眼涨,心烦气躁。此时,外人以为有病了,非也,速上一盅酽茶,倾刻就会消失症状,气爽神清!

罐罐茶有情怀格调的喝法是在农家炕头,架一火炉,用烧制的罐罐,取春尖茶下罐,用盛水壶给罐罐倒水,边用火钳透火,边用罝放在罐罐中的棍棍倒浮在口沿上的茶叶,最好就几口炒面(把悠麦、小麦或其它粮食炒熟,磨成细面),正宗而接地气,朴简还含乡风民俗。



建议喝茶勿成瘾,遇事不钻牛角尖。

出门在外,附近会宁县城通胃静宁定西西吉海原……车站码头,集市一隅,仍有小滩点支起火炉子(烧煤的铁炉子),上面架几个铁罐罐,三五人围坐一起,相遇闲聊,嘘寒问暖,罐罐在炉火上啪沓沓作响,冒着热气,沸着水泡,那种相遇的惬意,仿佛因一顿人均两元钱的罐罐茶,而变的更加乡土更加亲切。

农闲时,退休后,在家制办一二十元钱的小电炉,购一铁罐罐,备足生茶冰糖大枣枸杞,约几位左邻右舍或远地亲朋故友,围炉喝茶夜话,不也是眨眼的爽心与久别的温柔重逢吗?!



我是一个喜茶喝茶之人,茶道中随没有罐罐茶的影子,《茶经》及《茶经注解》中也没有罐罐茶的席位,但它承系西北文化,脉连故里乡亲,根植亲人先辈,我也能喝得几盅,欣赏它的存留传承。

罐罐茶的前世是济民缓解疲劳的良药,罐罐茶的今生是涅槃在乡土文化里的一种精神长相。生生不息,旷久远传,永远在尘世的变迁中重生轮回!

欢迎原创作品投稿,投稿邮箱609618366@qq.com。本号接受乡情、乡愁、乡忆类稿件。随稿请附作者名,以及保证原创的声明。带原创图片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