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时间: 2025-07-16 19:44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郭剑 韩飏)技术员陈凤东撒下一大勺鱼食,养殖池里成群的柳根鱼摇头摆尾浮上水面,高高兴兴地“加餐”——懂行的人说,这种冷水鱼不好养,所以“特别好吃”。
7月15日下午,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参加“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时走进吉林省永吉县,在主营“水产养殖工厂”和“植物工厂”的吉林卓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记者看到在温泉水中惬意畅游的数千尾鱼。
吉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温泉水产养殖池里养殖了柳根鱼。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郭剑/摄
在柳根鱼养殖池旁边,是西伯利亚鲟养殖池、瓦氏雅罗鱼养殖池、河鲈养殖池……在卓远农业的暖棚温泉水域里,无论冷水池还是暖水池,均标配机械化供氧机、循环微粒机、水处理设备,养殖池调过温度,冷水鱼和暖水鱼互不干扰各得其所,工业化循环温泉水养殖的尝试,已初见成效。
“循环水养殖就是用机械过滤和生物过滤去除养殖水体里的有害物质,再经过消毒增氧、去除二氧化碳、调温,输送回养殖池,实现养殖水的循环利用。”陈凤东说:“本地特色就是地热温泉,循环温泉水养鱼一是养殖环境好,用水量大大减少,不污染环境,二是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好,养殖周期缩短2-6倍,单位面积产量比传统池塘提高20-80倍。”
利用特有地理优势,不单纯满足于“开采”而是“开发”创新“智慧养殖”,是永吉县以农业促发展的实践样本之一。永吉县人口24.35万,面积却有2625平方公里之多,“6山1水3分田”的天然格局,为“力推黑土地增产节能”提供了坚实基础。
吉林卓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全自动化“植物工厂”。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郭剑/摄
在卓远农业水产养殖池对面的植物工厂里,青提、贡品、红玛瑙、劲竹、红灯笼、黄灯笼等品种的番茄,淑女椒、金箍棒、碧玉、QQ等品种的水果黄瓜,一排排延伸数百米,而总面积2万平方米的这间“植物工厂”,由于采用自动化管理,平时只需4名工人进行“照看”。
由于采用全自动化管理,2万平米的植物工厂,只需要4名技术人员便可完成日常工作。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郭剑/摄
“我们的高科技智能农业区是东北地区单体规模最大、科技集成度最好的全自动植物工厂,多个品种的番茄、水果黄瓜都是全年不间断的‘无土栽培’和‘营养液灌溉’,目前年产大约600吨,纯天然的水果味道。”卓远农业董事长李崇冬说:“不管是‘水产养殖’还是‘植物工厂’,都是我们为深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所做的尝试。比如去年统计,饲料、种植、服务、运输等相关产业,带动乡镇及行政村就地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00余人,这样既提高了农民年收入,项目收益资金还可以用于全镇的公益事业,用于乡村振兴。”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