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茶、大益、下关:普洱茶品牌的三大巨头,揭秘他们的发展历程!

发表时间: 2024-01-02 19:25

#普洱茶#普洱茶行业品牌众多,其中以中茶、大益、下关为最,三者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知名度高,几乎承载了近代以来普洱茶发展的完整历史,是业界公认的“普洱茶品牌三强”。

今天,“藏品普洱”旗舰店掌柜,就来和大家一起梳理这3个品牌的前世今生。

藏品普洱,藏品牌好普洱,每天一篇专业原创文章,150多款明星老茶介绍,分享品牌普洱茶鉴别、购买、存放、冲泡等专业干货知识,尽在微信公众号“藏品普洱”,欢迎交流!

中茶

中茶在整个普洱茶历史上,是王者一般的存在。早年中茶公司主要负责茶叶生产销售,旗下拥有昆明茶厂、勐海茶厂、下关茶厂等国营茶厂,并统一使用中茶的八中茶商标。从印级茶时代到七子饼时代,中茶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资料图

1949年,中茶公司成立,全称是“中国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它的前身是创办于1938年的云南中国茶叶贸易股份有限公司。

百废待兴的中茶公司,为了便于统一管理,于1951年3月25-27日,连续三天在《人民日报》头版刊登征集商标广告,最终“红八中”商标脱颖而出,寓意中国茶叶销往四面八方,这是新中国第一个茶叶商标。

▲中茶商标

1952年,中茶公司通知下属勐海茶厂、昆明茶厂、下关茶厂等,统一启用中茶牌商标。此后,云南各大国营茶厂生产的普洱茶,一律采用中茶牌圆茶版面,印级茶时代正式开启。

▲资料图

1972年,中茶公司更名为“中国土产畜产进出口公司云南省茶叶分公司”,中茶牌圆茶随之改为云南七子饼版面,上方为“云南七子饼茶”中英文,中间是八中茶商标,底部为公司名称,同样附英文。普洱茶从此步入七子饼茶时代。

▲资料图

1976年,中茶公司下发文件,规范普洱茶唛号,并规定了各大茶厂的生产编号,昆明茶厂1,勐海茶厂2,下关茶厂3,普洱茶厂4。

1988年,由于外贸体制改革,成立了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业进出口公司;1991年11月,云南中茶改名为“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

1996年,昆明茶厂宣布停产,勐海茶厂、下关茶厂等也相继脱离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的束缚,积极改制,并成立自家品牌,中茶逐渐式微。

▲88青饼

可以说,从1949年一直到90年代,从印级茶时代到七子饼时代,中茶牌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普洱茶品牌。

遗憾的是,1996年-2006年间,由于内外环境的变革,中茶进入了一个混乱发展的阶段,市场到处可见贴着“中茶牌”的普洱茶,仿品泛滥、品质参差不齐。

具体来说,1996年,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进行内部改制,实行部门承包制。一些部门自行找渠道生产茶品,做出来的茶叶不能印茶厂名称,干脆就印上“中国土产畜产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出品”,甚至只印上八中茶商标。

▲资料图

2000年以后,随着普洱茶风潮的进一步盛行,云南茶叶进出口公司也迎来了大量订单,为了扩大生产,中茶授权给许多中小茶厂贴牌生产。这个时期,有很多来自不知名茶厂、品质参差不齐的普洱茶,打着“中茶牌”的包装流入市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茶的口碑。

2007年底,云南中茶并入中粮集团,在开展了一系列整改措施后,整体品质有了明显提升。如今,中茶以“中国茶,选中茶”为品牌主张,正在以全新的面目和品质,重新走向市场。

大益

大益的前身是国营勐海茶厂,如今大益牌牌商标归属于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它不仅是中国茶行业的中坚力量,更是目前普洱茶界公认的龙头品牌。

▲紫大益

大益商标诞生于上世纪80年代末。1985年起,茶叶统购统销制度逐渐取消,普洱茶的生产经营权下放到了茶厂。为了发挥各地茶厂的积极性,中茶公司下发通知,将收回中茶牌商标的所有权,各茶厂使用中茶牌商标必须取得授权,并缴纳一笔使用费。

▲资料图

于是,云南各茶厂先后注册自己的商标,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商标热”。凤庆茶厂的凤牌、勐海茶厂的大益牌、下关茶厂的松鹤牌与南诏牌等,就在这个阶段正式诞生。

大益牌商标正式注册于1989年6月10日,成为国营勐海茶厂的独立品牌。最初,大益商标大多用在各类散茶上,直到1994年才首次用在普洱茶砖上,即94大益熟砖;1996年才生产第一款大益牌青饼,即96紫大益青饼。

▲资料图

也正是在1996年,勐海茶厂进行公司化改制,成立西双版纳勐海茶业有限责任公司。1999年底,由于经营不善,茶品滞销,勐海茶厂面临清算破产的危机。

临危受任的新厂长阮殿蓉女士,在接手国营勐海茶厂后,果断改变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的传统做法,实施来料加工模式,大量接受定制订单,大益商标这才开始广泛应用,白菜班章和孔雀班章的面世,更是为大益逐渐积累起市场声誉。

▲资料图

2004年10月,改制后的勐海茶厂,被云南博闻投资有限公司全面接手,成为云南大益茶业集团有限公司旗下的私营茶厂。这以后,才有了大益集团一路奔腾的崛起。

提到早期大益的经典产品,就不得不提“大益老五样”,包括:7542、7572、8582、8592、7262这五款茶品,它们在大益的产品结构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堪称大益“五大金刚”。

▲资料图

其中,7542和7572分别是普洱生茶和熟茶的标杆茶,所谓的标杆茶品,并不一定是行业里最好的茶品,也不是最贵的茶。标杆茶是一个门槛,可以作为评判普洱茶品质的标准。在标杆茶之上,品质每提高一分,价格也会相应上涨。

对于普通茶友而言,更方便直观判断茶品优劣的标杆生茶,莫过于7542青饼了。要想了解一款茶的品质如何,只需要找到同年份的7542,两款茶一起对冲品鉴,同时感受这些指标:1苦,2涩,3香气,4汤感,5甜度,6生津,7喉韵,8耐泡度,9尾水甜度,10茶浓度,孰优孰劣,当下便可一目了然。

▲资料图

至于8582和8592,则代表了普洱茶用粗壮原料展示自己魅力的传统茶品。这两款茶都是香港南天贸易公司在勐海茶厂定制的茶品,为一生一熟,如今仍活跃于中老期普洱茶市场上。

▲8582和8592

7262熟饼是大益老五样中比较低调的一款茶,它的命名意义与传统唛号不同,7是为了纪念70年代熟茶发酵工艺研制成功,2和6分别代表茶面和茶底使用原料的等级,最后一个“2”是勐海茶厂的代号。7262推向市场后,作为常规熟饼里的高等级产品,受到茶友的普遍好评。

▲资料图

可以说,无论是从销售量、知名度,还是从历史文化、品牌影响力等角度来看,大益老五样都是普洱茶行业中的耀眼存在。

下关

普洱茶知名品牌中,下关是一个特殊的存在,它的主力产品是沱茶,因沱而兴,因沱而盛。深厚的历史底蕴,铸造了下关沱茶的好品质和好名声。

▲下关甲级沱

下关茶厂的前身是创建于1941年的康藏茶厂,建国后,康藏茶厂收归云南中茶所有,1950年代改名为“云南省下关茶厂”,1994年改制为“云南下关沱茶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通过国企改制,成为股权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云南下关沱茶(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下关甲级沱

1950年4月,下关茶厂被列为定点生产边销茶的16个加工厂之一,中茶公司更指定下关茶厂为全省唯一生产“心脏”型紧茶的加工厂。1952年至1990年,由于中茶公司规定统一使用中茶商标,下关茶厂所生产的沱茶、饼茶等产品,都采用中茶商标。

从1990年起,随着云南各茶厂开始自行注册商标,下关茶厂也开始进入打造品牌时期,重新注册了松鹤牌、宝焰牌、下关牌等商标,在沱茶产品上使用较多的是松鹤牌商标,蘑菇紧茶上使用较多的是宝焰牌商标。

▲宝焰牌商标

如今,下关的行业地位举足轻重,从1981年到1990年,下关沱茶先后3次荣获国家质量银质奖,这在云南乃至全国茶叶企业中都是非常罕见的。

下关历年生产的茶品众多,以沱茶为主,包括甲级沱、乙级沱、丙级沱、特级沱、苍洱沱、金丝沱等生沱,也有销法沱这样的熟沱产品。其中,甲级沱和销法沱分别是下关沱茶生茶和熟茶的代表。

甲级沱茶是下关茶厂的主打单品,于1951年投产后,一直延续生产至今,其地位就像勐海茶厂的7542,是沱茶茶品里的标杆茶。

▲下关甲沱

早期的下关甲级沱茶,主要以云南凤庆、双江等地的较高等级的毛茶拼配而成。到1958年,由于下关沱茶产量大增,用料范围增加,临沧、思茅、保山、德宏、大理等地的毛料都有所应用。由于拼配技术的成熟,下关甲沱的产品质量保持得非常好,如今早期下关老生沱在市场上都非常受欢迎。

销法沱又名为7663沱茶熟茶,在法国叫云南沱茶,被当做保健品销售。在30多年时间里,下关茶厂出口法国的“销法沱”达到4620多吨,品质稳定,期间三次获得世界食品金冠奖。

▲96红标销法沱

此外,下关茶品体系中还有一款铁饼值得一提,那就是8653铁饼。8653是下关第一批批量生产的铁饼,1985年由于茶叶市场放开,下关茶厂为日商定制外销茶叶8653,茶叶包装使用繁体字,后因订单临时取消改为内销,这一批8653就是如今普洱茶界鼎鼎大名的“中茶繁体”铁饼,主要进入收藏圈。

▲资料图

由此可知,下关有销法沱、甲沱、铁饼三大法宝,无论是生茶熟茶,还是内销外销,都颇有成绩,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下关无可比拟的地位。

以上就是普洱茶品牌三强:中茶、大益、下关的详细解析,这三者不仅亲历了近代以来普洱茶市场的风云发展,更是普洱老茶市场上大部分经典老茶的生产者。祝愿它们越办越好,引领整个普洱茶行业往更健康、更和谐的方向发展。

感谢大家这一年的关注与照顾,藏品普洱提前祝大家新年快乐,顺心如意!

参考资料:

  • 罗洪波《从混沌到澄明,1993-2008年普洱茶史录》[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21
  • 杜发源《下关沱茶图鉴:2009-2010年》[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


郑重声明:本文由公众号“藏品普洱”原创整理!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转载、抄袭、复制、使用本文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