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泉深度解析夏商周时期的活链制玉工艺

发表时间: 2023-08-01 09:22

商周时期,由于金属工具的出现,玉雕制作过程中,活链工艺出现了,活链又称套雕。活链工艺充分显示了商周时期制玉工匠的聪明才智。活链技术因为能改变玉石材料固有的位置,不仅有利于玉料的充分利用,而且有力地促使玉雕工艺品的造型朝丰富多彩的方向蓬勃发展。

商代环链形器

01、活链工艺

活链技术在玉雕工艺中是较为高深的技能,是多个活环套链在一起的工艺,要在出坯阶段留出活环的坯料,在粗雕阶段之后就要开始做活链。制作活链的工具主要是勾陀用于确定活坏的外轮廓;细尖头棒用于钻孔,以便将环掏活;圆口钉陀、搜弓子,用于透环。该技术囊括立体雕刻、镂空雕刻等工艺相结合。是一种将工匠精神发挥到极致的雕刻艺术,具有古典的玉石雕刻之美。

现代活链玉器制作

02、活链工艺的应用

江西新干县大洋州商代遗址中出土了一件侧身玉羽人,高11.5厘米。为人鸟合一的神人形象,呈枣红色,用圆雕加浮雕琢成,链环与羽神人为同一块玉料雕成。羽人作侧身蹲坐状,两侧面对称。臣字目,粗眉,大耳,高长鼻内钩。头顶高冠作 鸟形,顶后部用掏雕法制出三个相联的链环。双臂拳曲于胸前,膝钩曲上耸,脚板与臀部 平齐。脚板底部有短榫,榫中部有一横凹槽。双脚拼拢靠内踝处有一斜孔向后跟穿出。腰臀部琢出鳞片纹,两侧及脚部用浮雕技法雕出羽翼,制作精良。


商代玉羽人

此外,四川金沙遗址中也出土了一件环链形器,它由三个小型玉环组成,环环相套,每环之间还可以自由活动,但却并无一丝一缝的接口,极为精巧。此后带有这种工艺的玉器要到战国早期曾侯乙墓中才又见踪迹。

商代环链形器

03、活链工艺的发展

活链技术在玉器制作中属于难度较大的玉雕工艺,直至今天也非一般玉工能做。新干羽人像,质地并非硬度高的透闪石玉,而是硬度只有2度的叶蜡石,这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琢制难度,但这种活链技术的发明却是治玉史上的一大创新,为后世活链、活环技术的发展进步奠定了基础。

04、作者简介

姓 名:王建泉

资 质:珠宝鉴定师、钻石分级师 、NGTC宝石学家。

执业资格:人社部中级贵金属首饰与宝玉石检测员。

社会职务:中国收藏家协会 会员。黑龙江省辽金文化博物馆 研究员。哈尔滨商业大学管理 学院 宝石与材料工艺学 客座教授。

研究方向中国玉文化进程与古玉材质溯源。

作者:王建泉

注: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夏商周玉器工艺、《玉器制作工艺——活链》和《中国古代制玉工艺》以及网络软文等。欢迎广大玉友提出宝贵意见。如转载需标注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