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将腐朽化为神奇的艺术

发表时间: 2018-01-04 20:37

小编:韩佳洋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各具情态。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还记得我们初中所学的《核舟记》吗?小小一枚桃核上竟可雕刻出精巧细腻的人物、器皿,雕刻者技艺之精湛的确令人叹服!

自《核舟记》后,东坡游赤壁便成为了核雕作品的一个重要题材。

核雕是我国传统的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于2008年6月14日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通过微雕师的高超技法,将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普通人眼中的废弃之物,雕琢成一件件精巧绝妙的工艺品,真可谓化腐朽为神奇,难怪会被称为“鬼工技”。

果核质地细腻、坚韧,纹理细小,是制作立体微雕的理想材料。但受到果核本身形状的局限,核雕只能以圆雕、浮雕为主,微雕匠人们需充分利用果核的形状、质地、纹理,因材施艺,精心布局,微中见宏。

核雕历史悠久,在宋中期便已有文字记载,至明代进入全盛时期,从皇帝后妃到文人雅士均对其十分喜爱。明代的核雕最早均取材桃核、杏核,至清代乾隆年间开始出现橄榄核和胡桃核的核雕作品。清代中期出现许多核雕工艺品专供文人雅士和富家子弟摩挲把玩。清代核雕艺术名家辈出,有不少传世之作,当时还深受西洋人的喜爱和追捧。

核雕取材桃核、杏核、橄榄核、胡桃核,其中以胡桃核的纹理最为错综复杂,其造型布局比普通的平面浮雕艰难许多。而价值最高者当属橄榄核核雕,不仅两头尖中间鼓的形状在雕刻时难以控制,橄榄核还易碎,因而对技艺的要求很高。

核雕主要有坠件、串珠和摆件三种形式。其题材包括人物、山水、民俗故事或有吉祥寓意的事物。

核雕手串

核雕香囊

核雕摆件

作品欣赏

《西园雅集图》 杨芝山 清代晚期 现藏于无锡博物院

清 陈祖章《东坡夜游赤壁》台北故宫


核舟长仅仅三点四公分,四扇镂空花窗其中两扇可以自如开阖,人物大小细如米粒。在核舟底还雕刻了苏东坡《后赤壁赋》全文三百余字。1924年溥仪出宫时,将其收贮在养心殿的“紫檀多宝格方匣”中。

核雕画舫 清 湛谷生

小编提示:核雕虽好,却也娇贵,在收藏把玩的同时一定要记得“防水防晒防干燥”哦!